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1900年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为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版画。该画布局饱满严谨,线纹细密流畅,墨色均匀,刀法熟练,显示出雕版印刷的技法已相当成熟。此卷被英国人斯坦因连同一批同时发现的珍贵古代佛经、文书、佛像等掠往国外,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咱们来看一下大英博物馆馆藏的黄金浑天仪戒指虽然常见的一些浑天仪戒指都比较普通。

现存为唐代摹本,原为清内务府所藏,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被英军所掠。全卷长348.2厘米,高24.8厘米,绢本设色,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铸造于商朝晚期中国长江流域的湖南省,通高45.1厘米,重10.6公斤,展现出写实又浪漫的艺术风格。柔和素雅的铜绿、四平八稳地对称、纷繁复杂的纹饰和厚重拙朴的质感,都可以称为中国青铜器时代的代表作品,现藏于大英博物馆。一把透雕纯金铸造剑柄,这件黄金剑柄的双面都有明显的线条,顶部与剑柄和剑刃相接处都向外凸出。将一座中国古代的高大雕像权宜地置于大英博物馆的楼梯旁的空间里。

黄金剑柄易碎,不能使用在真实的剑上,所以剑柄是礼器或祭器的可能性极高。现存中国瓷器中最重要的两件,现收藏于世界上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里面收藏世界各地文物800多万件,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的四倍多。元青花瓷在我国存世极少,而这样大的双耳瓶更是罕见,是我国陶瓷艺术的代表。大英博物馆的这个展区,三座唐三彩佛像,外加背后的敦煌壁画。最着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大英博物馆的一位员工以为一只埃及沙漠蜗牛已经死亡。

你会发现后面的壁画是一块块拼接起来的,当时为了运输方便,是将壁画割成了小块再运回英国。壁画上的佛像和三彩佛像一一对应,算是一套整体的文物。在大英博物馆的楼梯间,矗立着一尊高达六米的白石阿弥陀佛立像。中国古代白石造像以出自河北曲阳者最为著名,这尊隋代开皇五年的佛造像巨作也不例外,它来自曲阳县韩崔村崇光寺。当年为了方便运输,无情地将佛体切割成3个部分,直到在这里陈列,才把它拼接并修复完成。在大英博物馆的大维德厅,满目琳琅的中国瓷器,仿佛学瓷器最应该去的国家是英国。士兵以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的鼻子和胡须做为练习大炮射击的靶子被打掉的鼻子和胡须现存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在大英博物馆的瓷器数量之多,精美程度甚至要超过国博和故宫。大英博物馆这件口沿两侧有“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双款的掐丝珐瑯云龙纹大罐,此件大罐,即是珍罕的宣德官方年款存世珐瑯器中器型最大者,身高逾60厘米,早在1967年便入藏大英博物馆。我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也是华夏儿女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在英文中,“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这充分地说明了我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从未走出大英博物馆大门也就更不用说英国国境了。

英国皇家军械局博物馆在1991年出资十万英镑购入一把命名为“永乐剑”的艺术收藏品,并被誉为英国皇家军械局博物馆古兵收藏品之首。这把宝剑是我国一位中国伟大的帝王——永乐大帝赠送给西藏活佛的宝剑。除了在大英博物馆放着的这些文物,当年清政府治下的中国贫病交加,民众有心无力,听到敦煌经卷的遭遇尚且奔走呼告,大批志士前往敦煌为保护文物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