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曹操相信多数人都是这个印象,因为我们对曹操的印象大多是从三国演义中获得的,但三国演义毕竟是带个人价值观的小说,很多不真实,那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往下看。曹操的一生按时间排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打黄巾、讨吕布、迎献帝、战官渡、征乌丸、平关中等,我们根据这几个阶段的事件挑两个事件来分析下。太祖武皇帝,沛国谯县人,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曹操在年少时,世人对他的评价确实不太好,有点不务正业的样子,但是如果没有宽阔的胸怀、超越常人的胆识和谋略,他是不会成功的。曹操打发毕谌去与亲人团聚,说您的亲人都在张邈那里,您可以离开我。后来毕谌被活捉后,大家都以为曹操会处死毕谌,而曹操却说:一个人能去孝敬自己的父母,难道不是也能效忠自己的君主吗?如果曹操是一位心胸狭隘、自私的人,毕谌不可能继续活着,即使一个曾背叛过自己的人,曹操也能释怀并对其任用,何况其他人呢,这一招也会让他部下的人更忠心于他。

袁绍在兼并了公孙瓒之后,他的地盘已经相当大了,人数也是非常的多,拥有十万大军,打算进攻许都。“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我最了解袁绍为人,志大却少谋,外强中干,猜忌刻薄,没有威望,兵马虽多而部署混乱,将领骄横而军务混乱,发出的命令不统一,所以,尽管他地盘广大,粮食充足,却正是为我准备的。在众人都以为无法对抗袁绍时,曹操以自己独到的眼光为众人分析了袁绍的缺点,增加了部将的信心,看人眼光之准确令人佩服,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有一次,曹操在攻打张绣的时候,刘表派兵支援张绣,想断绝曹操的退路,然后曹操只得步步为营,慢慢向许都方向推进,不过在给荀彧的快中说道:

“贼兵来追我,我军虽然日行数里,但我谋划了一下,抵达安众时击破张绣还是很有把握的”。回到许都后荀彧问为什么能预测到敌军必败呢,曹操说道:“敌人拦截我们撤退的军队,将我们逼入绝境,而后同我作战,因此可以料定我军必胜”。曹操还有很多事迹我们没有说到,以后再从其他方面进行分析,单从这些就可以看出来,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敢做常人不敢做的事,说别人不敢不说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