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骑楼老街最具代表性的中山路步行街的入口处,有工作人员在值守,测量体温,并嘱咐有人佩戴好口罩。当然,这也是象征性的举措,到夜晚降临时,也就自由进出了。骑楼老街其实是一片面积很大的老街区,包括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在我看来,等着你从中山路走出来,去探索那些更加接地气的老街,你才算开始了解海口。中山路上,有一些形态各异的雕塑,我一直没有太留意,这次到骑楼老街,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这些雕塑展示的是百年老街历史、人文故事和民风民俗,体现南洋华侨开放与包容的文化,每一个雕像都是当时鲜活的海南生活场景,可以想见那时海口的多彩生活。晚清时期,海口已经位列全国十大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源源不断地有外国商人来海口居住,对外贸易愈加活跃,那时海口就是国际化的商业都市。这个雕塑名为《商道》,中外商人连说再比划,热烈讨价还价的场景栩栩如生。这组题为《椰韵》的塑像,吸引了美女小姐姐们的目光。椰树是海口的象征,椰树的品格是海口人民的象征,椰子装扮了海口,也塑造了海口人,形成了最具海南特色的椰文化。
有意思的是,老街上的雕塑似乎都预留了让游人拍照的位置,游人参与其中,雕塑也仿佛有了灵动和生机。老街两侧,都有这样的休闲桌椅,有点路边咖啡馆的意思,但这里最拉风的饮料是椰子。在老街舒舒服服地坐下来,来上一只椰子,不看人来人往,只玩手机。这组雕塑叫做《黄包车》,两个孩子在费力地拉车,是在顽皮玩耍?也许,艺术的魅力就是打开游人想象的空间,这不更有韵味吗?这组雕塑名为《梳妆》,一位母亲专注地为女儿细心打扮,母女情深的温馨场景让人不忍打扰。
在这里,我有点走神了,雕塑里的母女都身形纤细,体态窈窕,不似我们东北女孩人高马大,威风凛凛。这组雕塑是《归侨》,可以想见,当年因为生活所迫下南洋闯荡谋生的老华侨,终于落叶归根,回到家乡的怀抱,脸上满是幸福和满足。事实上,我们今天欣赏到的骑楼建筑,正是上世纪初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借鉴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所建。我多次住在骑楼老街里,却忽视了天后宫门前的一组雕塑,这组雕塑由两个雕塑组成。它们分别是《送别》和《下南洋》,遥相呼应,别有趣味。
天后宫前的《送别》雕塑,一位年轻的母亲,背着一个熟睡的婴儿,领着一个男孩,男孩在向船上即将远航的父亲挥手告别,年轻的母亲却显得十分内敛,眼神中包含着恋恋不舍。晚清时期,许多海南人为求一份生计、一番事业远渡南洋,“下南洋”的中国人,逐渐成为当地经济开发的主力军。许多华侨功成不忘乡梓,报效家乡,兴办公益事业,老街上的多数骑楼是由华侨修建,同时将各地的建筑风格带回海口,才形成了今天我们眼中所见的欧亚合璧,充满南洋风情的骑楼老街风貌。
喜爱海南的游人,都会对遍布大街小巷的老爸茶印象深刻。这组《老爸茶》雕塑,展现的就是海南人最惯常所见的老爸茶摊上的场景,一老一少两个男子据桌而坐,桌上摆放着一壶茶和两盘点心。神采飞扬的“老爸”身体前倾,左手持着粗大的竹筒烟管,谈兴正浓;对面的听众是一个穿小褂、短裤的后生,像是在洗耳恭听,又像是走神儿开了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