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正常,毕竟立陶宛这个东欧小国,面积比咱中国的宁夏还小一点点,人口连宁夏的一半都不到,并且还跟中国有6000多公里的航空距离。现在不一样了,立陶宛依靠自己蹦来蹦去地反复横跳,从欧洲各国中“脱颖而出”;算是如愿领了一个打手和马前卒的身份,就此刷足了存在感。然后你在波罗的海3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旅行时,去它们的邮局或旅游纪念品商店,会看到同一个系列的这款邮票。这个叫“波罗的海之路”,也叫“波罗的海人链”,以距离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而入选了吉尼斯世界记录——在上世纪80年代末,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的总人口不过520万,竟有200多万人走上街头手拉手,组成了一条长达600公里的、世界上最长的抗议人链。立陶宛两处苏联士兵纪念碑被油漆污损图自立媒报道说。
如果各自为阵,谁说出一句话,放在地球上都跟蛐蛐叫似的;不如咱们共进退,挑一个代言人啊,让它但凡说话就代表咱们仨的意见,如何?万一玩现了,我们就不吭声不掺和,或者说“这是立陶宛的意思”。刚独立时,波罗的海三国人民的民族情绪高涨,都想以最快的速度和激进的方式,把苏联遗留在自己国家的印记和符号全给抹掉——比如砸毁苏联时期的主题雕塑,甚至想炸平俄罗斯式的洋葱头教堂。但问题是当年苏联为了加强对各加盟共和国的掌控,都会向该地区实施移民政策——移走一部分当地人,迁入一批俄罗斯人;好在爱沙尼亚的掌权者还是很理性的——国内有基数不小的俄罗斯族,砸烂苏军英雄雕塑,岂不是剥夺了这群人的心理归宿?包括美国作曲家管弦乐团、纽约当代乐团、立陶宛国家交响乐团、冰岛国家交响乐团等。
再说了,俄罗斯式的洋葱头教堂,已经可以算作是首都塔林的一部分;难道炸掉了洋葱头教堂,就等于是抹去了曾经的历史吗?冷静下来的爱沙尼亚人,把苏军英雄雕塑从首都中心广场移走,放到不显眼的公园里继续保存;拉脱维亚差不多也是这个路数——首都里加的俄罗斯洋葱头教堂,同样是予以维修;俄罗斯族人你们该去去,咱们大家和平共处,谁都别闹。毕竟历史上立陶宛跟俄罗斯结下了解不开的世仇,所以独立之后的立陶宛,毫不犹豫地把这个地方拿出来做反面教材,开放成旅游打卡目的地,向人们展示那个时代“立陶宛人的苦难”。这还不算完,距离首都维尔纽斯25公里外还有一个苏联地堡参观项目,还精心设计了沉浸式的游客体验方式——游客们进入地堡之后,就会自动被当作是“犯人”的角色,一路都会被扮演成克格勃的演员训斥、羞辱和审讯…展览得到立陶宛文化艺术委员会、立陶宛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立陶宛大使馆的支持。
比如说白俄罗斯总统大选,立陶宛心想,最好把那个亲俄的卢卡申科给搞下去。于是,立陶宛先是暗戳戳地花钱支持白俄罗斯的反对派;大选结果出来,反对派毫无作为,立陶宛又跳出来指责白俄罗斯的大选舞弊,进而支持和煽动了好几次的抗议活动。本来白俄罗斯为了报复欧洲的各种指责,早就开始做起了难民生意——收钱组团,把中东的难民接过来,再给他们指指哪边是欧洲边境的方向。白俄罗斯一看,立陶宛你这么玩是吧,那我就多放点难民给你:向往自由的难民们,我告诉你们哈,前面就是立陶宛,过了立陶宛就是欧洲的花花世界呢!这还不算完——在俄罗斯的进出口贸易中,有一个货流点设置于立陶宛的必经港口,多年来立陶宛从中获取了大笔的过境收入。苏联当年的民族政策也是乏善可陈,甚至是血泪斑斑的;作为生活在美国的立陶宛裔艺术家玛特兰纳阿巴卡诺维兹以树形人体雕塑闻名于世。
但立陶宛你蹦归蹦,蹦之前你好歹掂量一下自己到底几斤几两啊…立陶宛对俄罗斯、白俄罗斯的各种蹦跶,是为了从欧洲求财;这一次它针对中国的蹦法,本质上其实还是一个求财——从美国那里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