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学者这么总结他,总的说来是一位有为的君主,但过于看重权力,才导致过于防范兄弟,导致大臣势力过度扩张,最终使得国家覆亡。他有个著名的弟弟——曹植,诗才斐然,吟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古流传诗篇的那位,对谁吟诵这首诗呢?

曹操的诗文大气蓬勃、感情细腻,家仇国恨尽收其中,海纳百川无所不容,内容丰富有意义,一扫东汉末年诗文逐渐堆砌但毫无意义的诗文风格。比如说《燕歌行》,这两首七言诗被认为是唐代七言诗之祖。必须提及的一个历史背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七言诗是一种新生事物,这种诗体在后来的唐朝被发扬光大,李白、杜甫都写过很多有名的七言诗篇。

除了《燕歌行》外,曹丕还有两篇《典论》留存于世,被认为是文学批评界的有影响力的作品,这里面很多思想后来被刘勰吸收进了《文心雕龙》这本著作中。可能因为留存得不多,所以关于《典论》这本书有些争议。一是在于它的内容是否吹牛上,二是在于它是否由人代笔上。

这人爱喝酒,又认识很多厉害的文人,有以上质疑也很正常。虽说与第一流的文人有差距,但也和他后来即位称帝,疏于学问上的研究有关。大家都知道,一个封建朝廷,势力有四股,一股是大臣、一股是外戚、一股是皇帝的本家、另外一股就是皇帝本身。

曹丕即位时,过度依赖大臣贵族的力量,这导致他成为了事实上的大臣代言人。在他成为皇帝之后,为了继续得到世族集团的支持,他创立了九品中正制这么一个拉历史倒车的制度。曹操在位时,一向奉行唯才是举,只要有才,不论出身,统统收入朝廷。

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却让士族垄断了做官的特权,对人才的宽容度方面大大不如曹操时期。简单来说,曹丕在历史上留下的角色就两个,一个是文学家,一个是政治家。他在历史上的形象也有两种,一种是偏正面的,另一种是偏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