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首诗里隐藏着他囊括四海,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观沧海》正文共十二句,描述了作者在碣石山观海所见的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联想。开头两句,点名登临碣石山的目的,就是为了观赏沧海;同时也是交代观海的地点,不是岸边,也不是船上,而是山顶。

这样,登高望远,视野广阔,才能使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正因为如此,所以首先“水何澹澹”一句,就是作者从大处落墨对这一景象的渲染和描绘,给人一种雄浑豪迈的感觉。由于居高临下,驰目沧海,脚下的山岛”高高耸起和巍然屹立的形象,自然就突出和鲜明起来。

以,“山岛竦峙”和“水何澹澹”两种实感,不是彼此孤立,而且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作者既然把目光由远而近移到山岛上,那么它的景色又是怎样呢?“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满眼绿树葱茏,遍地青草如茵,这就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镶嵌在波澜壮阔的“沧海图”画面一角,并作为这一画面“细部”的景象。

这一景象是如此平静,深邃、生机勃勃,既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又引起读者心游神弛的无限联想。正当人们注目山岛的时候,作者忽又异峰突起,重墨泼洒,用大声响、浓色采,刺激人们的感官,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奔腾咆哮的海面去了。

此刻,阵阵萧瑟秋风掠过海面,掀起滔天巨浪,碧波万顷,汹涌渗湃,拍天裂岸。面对此情此景,作者联想到全国尚未统一,整个社会还处在纷乱动荡之中,他一定心潮起伏,象沧海一样难以平静的吧!下面四句,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把人们带进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中去。

日月星辰,本来都是宏观世界中最宏大的事物,但作者说,它们的运行、闪烁,却仿佛离不开沧海的怀抱,都仿佛在沧海的包孕之中。这里,作者既是咏海,又是“咏志”,借状写自然景色,来抒发他那囊括四海,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这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语言淡装素裹,气势雄伟磅礴,形象鲜明,感情奔放。

全诗通过对大海景色的生动描绘,抒发了豪情壮志,倾吐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