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雕塑中的佛教建筑


Date: 2022-09-03 06:13:04 | View: 82

中国古代雕塑中的佛教建筑

这是一座十五层砖塔,塔基是正八边形,底层比较高,上面十四层相对较窄。这座寺庙确切的修建年代不详,但是塔内最初的造像风格属于北齐时期,因此这座塔的年代不会晚于北齐。墙体由砂岩石板砌成,石板上刻着常见于汉砖的简单线条。塔身四面各有一拱门,门内顶端石板上刻着饰有帷幔的华盖。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这座塔坐落在开阔的平台上,可以俯瞰下方的小峡谷。

大型建筑不锈钢抽象雕塑

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塔极有可能修建于永隆二年。图中是一座小型塔,塔上的雕塑装饰很有特点,其中一些浮雕如今收藏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内。塔基建于唐朝,保留了那一时期的大体轮廓和建筑特点。不过,从一些装饰性元素来看,明朝末年或者更晚的时候,这座塔被重建或者部分修复过。据说,他于公元652年建造了第一座塔——一座五层砖塔。长安年间,奉武则天之命,这座塔彻底重建,新建成十层塔。

中国传统建筑庭院别墅萧墙

当时,塔内藏有珍贵的圣物,塔顶是一个石室,里面有两座石碑,记载着皇家对佛教教义的赞许。这是座巨型方塔,七层格局基本一致,越往上尺寸越小。第一层每侧有十根扁柱,第二层每侧有八根扁柱,第三层每侧有六根扁柱。第一层塔身四面都有券门,上面每层塔身同样都有券门。这座塔建于永隆二年,共有13层,和大雁塔属于同一类型,但是最上面的两层现已毁坏。这座塔平面为方形,底层边长约31英尺,现在高约80英尺。上面每层同样都有券门,券门两侧各有一仿木构浅浮雕假窗。主塔旁边还有座小砖塔,上面原本装饰着造像,现已损毁或脱落。

城市建筑牌楼石雕

位于西安府以南约2.5英里处,唐朝旧都内的荐福寺中。小雁塔共13层,平面为方形,底层边长约35英尺,现在的高度不超过100英尺。塔身南北两面各辟一券门,南门前面立着一座残破的明代牌楼,北门前面建有相同风格的门廊。二层及以上塔壁上,四根八角形倚柱将塔面分成三间,倚柱上方是一根横梁,横梁上方有一排斗拱,斗拱上方还有一根细横梁,均为浅浮雕。

黄砂岩建筑装饰画

这种结构显然是仿木结构建筑样式,是唐朝建筑的重要代表。这表明,中国曾存在大量的塔,倚柱、斗拱和横梁均为木制。这座塔是玄奘的舍利塔,建于开成年间,主塔旁边还有两座小塔。底层塔身表面原本可能有一层石板或者装饰性浮雕,但是现在已经剥离。据说白马寺是为了纪念公元57年将佛教传入中国的两位印度僧人而建。北魏时期这里就有过一座塔,现在的这座明显是后来建造的。塔身为四方形,共有13层,以飞檐隔开,与前文陕西的那些8—9世纪的塔类型相同。

大型不锈钢广场建筑雕塑

位于济南东南约32英里,距离神通寺不远的九塔寺中。塔形奇特,建于八角台上,边缘略微弯曲,塔顶有九座小塔。塔身下部已埋入土中,塔顶的几座小塔也已损毁,但原貌依然可见。这是现存最原始的唐朝宝塔之一,但若不采取保护措施,任由其衰败下去,很快便会彻底损毁。两层塔身四面都有巨大的券门,其他四面有方形假窗,边框为壁柱和嵌条。塔身上部的球状部分由一系列细线条组成,再往上是塔刹,上刻九层相轮,顶端为一朵莲花。北塔上没有标明年代的题记,但基台四隅各有一小塔,年代均为8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

大型建筑不锈钢景观雕塑

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上,共九层,稀疏的塔檐下是成排的三踩斗拱,塔刹上有九层铜相轮。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上,塔身高而细长,共九层,塔刹高耸,呈圆锥形,上有九层金属相轮。寺庙建于东魏,但塔很有可能于明朝正德十六年重建,后来也曾经修复过。该塔又被称为青塔,以便与同样位于正定府的木塔、砖塔和花塔相区分。共十一层,平面为八角形,立于北塔附近的一处高台上。

不锈钢埃菲尔铁塔建筑雕塑

这座石塔建于八角平台上,塔身刻有大量人物浮雕和植物纹饰。上面是一八角须弥座,束腰处正面有八块人物浮雕,转角处有八根宽柱,柱上刻有蟠龙。塔身主体第一层刻有高浮雕的四大天王和普贤菩萨,站在小隔间中。向上有五重塔檐,塔身相应分成五部分,越往上越小,每一部分都有成排的小浅龛,里面为坐佛。当地人认为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南朝梁代,其他人则认为塔建于隋朝、唐朝或明朝。我们认为,它明显接近于公元10世纪浙江地区的建筑风格。

广场大型不锈钢建筑雕塑

可以看到塔基凹处的浮雕和第一层塔身的三面,分别有一天王、普贤菩萨和假门。尽管这些巨大的人物浮雕显得松散无力,但它们依然要胜过明朝的雕塑。在我看来,它们展现了流行于吴越以及宋朝时期的绘画式浮雕风格。各层之间宽大的塔檐下有多层斗拱,八面塔壁中有四面装饰着假门,均为仿木结构。有些假门两侧立有菩萨像,还有几层饰有浮雕佛像和菩萨像。比如,第四层可以看到骑狮的文殊菩萨和骑象的普贤菩萨。马伯乐曾在《浙江考古队简要报告》中,简单介绍了杭州附近的一些雕塑。

户外大型不锈钢标志性建筑雕塑

塔顶分为两层,每层塔檐都由双层斗拱撑起,现已部分破损。塔身四面的券门两侧各有一尊天王像,上方有飞天、那伽和立于莲座上的小佛。塔身四面装饰非常华丽,与早期朴素的装饰风格截然相反。柱子在这个小洞窟中占据了一半空间,刻有一尊立佛和两尊菩萨,上方有许多浅浮雕信徒。这些造像底部遭受侵蚀,但是上部保存相对较好,是云冈石窟早期雕塑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图中比丘和菩萨位于东壁倾圮的佛龛和入口所在的南壁之间。西南角的力士,靠着三叉戟,站在入口旁,已重新上色。

中国传统建筑大门雕塑摆件

这个窟内的造像似乎比1~3号窟的年代晚一些,但是衣褶依然是北齐时期的风格,从窟外两个保存完好的力士可以看出来。一组大型造像,分别是十一面观音、骑狮的文殊菩萨和骑象的普贤菩萨,位于同一石窟下面一层。造像粗劣地修补了泥层,某些细节为现代增添,如赶狮子的仆人。造像原本可能雕于唐朝之前,但根据如今的面貌,很难推断出其准确的时间。

白色窟壁上可以看到彩绘的头光轮廓,以及头光上的彩绘装饰。刻有许多小拱形龛,龛内有坐佛,龛楣上大多刻有过去七佛。右上角是一座宝塔,周围环绕着飞天,宝塔的第二层壁龛中是释迦牟尼和多宝佛。底座刻有人物浮雕,几乎已经完全毁坏,仅四角处的力士尚存残段。头光和身光上,冉冉跃动的浅浮雕火焰纹原本可能涂有彩绘,后来为了搭建顶棚,开凿了一些小洞,这些火焰纹受到严重破坏。窟门宽约10英尺8英寸,窟内最宽约17.5英尺,从窟门到后壁最深约22.5英尺。同2号窟一样,壁上刻有大量小坐佛,此外,还有一些稍大的圆雕造像。

后壁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方形基座上,基座正面装饰着许多小坐像。基座正面的坐像可能是供养人,坐像之间有几块题记,上面写着供养人的名字,其中还有青州总管平桑公。龛内各有一坐佛,今人修补了泥层,重新彩绘,多少有点损坏。其中一个内有一坐佛,真人大小,两侧各有一菩萨一比丘。另外一个是双佛龛,中间由柱子隔开,左右两部分各有一佛,结跏趺坐于方形基座上,结禅定印,造像身后的浅龛内有小佛。据左侧壁龛中的题记可知,阿弥陀佛像是显庆三年青州刺史赵王李福为唐太宗敬造的,并写道: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