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中为什么用文字或图案做装饰?

我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他不仅体现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珍贵的艺术品,并且具有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形式。建筑用文字进行艺术装饰,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中国古建筑中,还常常会看到一些雕塑和纹样,有的利用这些雕塑及纹样名称的谐音来表征一定的文化意义。
Date: 2022-09-03 11:29:17 | View: 51

古建筑中为什么用文字或图案做装饰?

我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他不仅体现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珍贵的艺术品,并且具有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形式。纵观世界建筑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建筑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木构架为结构体系,单栋房屋组成为建筑群体和它们建筑群组的空间形态、建筑单体的整体外观到建筑各部分的造型艺术上。而装饰艺术的运用在建筑形式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工匠们将雕刻绘画用到建筑装饰里,增强了建筑的艺术表现力。

一家三口公园人物铜雕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匠人们对这些古建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美化和加工,而装饰也随着建筑的不断发展变的完备和丰富,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和发展了中华建筑美感和建筑艺术观念。这些装饰赋予了建筑艺术的外观形象和思想内涵,可以看出装饰成为古代建筑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教育、诗书礼仪传家的国度,崇尚“耕读传家久,诗书续世长”。

不锈钢抽象海浪海鸥海之韵雕塑

因而在建筑住宅时,在大门内外、院子前后、室内室外都悬挂对联、匾额。例如,家中进门处有“抬头见喜”“出门见喜”,门榜之对联常用“不觉春来,但见青山点翠;百忍堂中有泰和”“文章华国”等,大门左右的对联十分高雅,不仅要求内容意义深远,同时要求书法写得有功夫,“字”经得起推敲,也要经得起评论。有的人家在建造房屋宅院时,就在砖墙上雕刻出对联,将雕刻砖砌于墙之表面,也有许多人家用木板雕刻书法文字对联,用木漆涂上颜色,显得高雅而别致,常年挂于大门的两侧,或二门的两侧。每逢新年佳节,或举办红白喜事时,人们习惯都用红纸或黄纸,再以黑墨书写对联,十分鲜明。于是这种文字、书法被普遍雕刻在建筑上,继续发展成为建筑装饰艺术的一种风格。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景观雕塑

因为人有名,大街小巷也有名,那么一个家、一大组房屋,也要有名字,所以产生了“堂名”,如“福和堂”“东和堂”“百忍堂”“庆春堂”“天一堂”等。有堂名,就得挂匾,先用木板做成雏形,再书写和雕刻上堂名,悬挂于房屋正中间梁柱上,或大门之上端。中国古建筑中,还常常会看到一些雕塑和纹样,有的利用这些雕塑及纹样名称的谐音来表征一定的文化意义。例如,最常见的狮子形象,“狮”是“事”的谐音,以此来象征事事如意,佩有彩带的狮子象征好事不断,将狮子与花瓶放一起象征事事平安,将狮子与铜钱放在一征“财事茂盛”。

玻璃钢抽象人物雕塑

再如,古建筑中“鱼”的饰样,取“鱼”与“裕”或“余”谐音,象征丰裕有余。又如,“蝠”与“福”谐音,“鹿”与“禄”谐音,“扇”与“善”谐音,等等。人们借助这些带有象征意义的装饰,来传达美好的意愿和祝福。终上所述,可以看出装饰艺术在古代建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已经融于建筑,成为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