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以不锈钢雕塑作品《引力》为代表的一组大型艺术装置亮相上海天文馆。这些作品是馆方为多层次、多角度展现天文之美,邀请数位中外知名艺术家为上海天文馆量身打造的“天文”主题作品。它们通过不同视角和多元表现形式,将科学的理性之美与艺术的创造之美融为一体,诠释宇宙的震撼魅力。整个建筑群包括天文馆、科学宫、艺术宫、海洋公园、植物园等。

矗立在上海天文馆室外中心区域的不锈钢雕塑作品《引力》由日本艺术家郡田政之打造,直径11米,高10米,由12个镜面不锈钢椭圆球体组成。它们相互吸引、牵扯,仿佛要向四周迸射,但似乎有一种力量将它们向中心拉扯,组成一个稳定的平衡结构,旨在表现宇宙中天体的相互作用关系。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与周边的耀雪冰雪世界、上海天文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等知名文旅项目形成集群。

当观众走近雕塑,周围环境、人、物的影像投射在不锈钢镜面中,也会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朔弦晦望》由美国艺术家安东尼·豪创作,以中国农历中的月相命名,将月球、地球、太阳的运动抽象出来,表现为一座动感雕塑。作品动感部分会因光线明暗而调整转速,暗喻月亮的阴晴圆缺是由月球在不同位置反射太阳光而形成的。遛娃家庭还能逛逛上海天文馆、航海博物馆、海昌海洋公园……玩法简直不要太多。

中国艺术家瞿倩梅带来的《恒星——诞生、光明、耀灭》采用大漆、砗磲粉、红木屑、朱砂及一些矿物颜料,运用坦培拉绘画技法,绘制出恒星的核聚变反应、持续燃烧以及坍塌过程,通过画面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效果。日本艺术家多田美波的作品《宇宙》用极其简约、抽象的线条和形体表现宇宙。天文馆展教中心教育研发部部长陈颖告诉记者。

镜面不锈钢材料反射周围环境的光线,如同恒星的光芒,加上表面的凹凸起伏,产生炫目的光,激发观众的想象。《光的速度》是美国艺术家米歇尔·奧卡·多纳的作品,位于上海天文馆“家园”展区入口处,营造出一种开启天文学探索之旅的仪式感。各种科技馆、天文馆、动物馆都很热闹。

浮雕中大量的光线造型使人联想到天光被吸入,艺术家还在作品中加入了一些小的陨石坑。室外的悬臂草坪上有一组雕塑《生命》正在安装中,它们由法国艺术家文森特·勒罗伊创作。作品的灵感来自小行星进入大气后的变化过程,也受到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有孔虫的多样形态启发,构建出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动态造型。上海天文馆积极探索打造双减政策下的科普场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资源共享平台。

5个独立的雕塑形态各有不同,又息息相关,以生命和数字的形式,在自然与艺术之间,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建立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