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来随着我国大象栖息地的减少,艺术品上的象纹也趋于式微,直到明清时期才重新流行,并被赋予了丰富的吉祥内涵。象纹,是中国传统纹样之一,曾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此后逐渐式微,至明清时期才重新流行,并被赋予了吉祥、太平等美好寓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纹饰。据动物学专家考证,早在上古时期,今天中国的河南就是野生大象的栖息地,后来又广泛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四川等地,一直到北宋年间,浙江东部山区还有野生大象,而到了清代以后,云南南部成为我国野生亚洲象的最后栖息地。商代之所以流行象纹,与商民族主要生活在有大象出没的河南有关,也可能与“舜象传说”有关,这个传说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后来《孟子》和《史记》等典籍有更详细的记载,汉以后便家喻户晓。

舜生下来不久,他的母亲就死了,瞽叟又另娶一妻,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在这个家庭里,除了舜是孝子外,其他人均非善良之辈。他们曾两次想谋害舜,一次叫舜上屋顶“涂廪”,然后在下面纵火,另一次叫舜“浚井”,然后落井下石,但两次都被舜成功脱逃。这本是令人难以忍受之事,但舜毫不计较,事后依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结果感化了他们,使象改邪归正。对“虞舜服象”这个故事,后人有不同的解读,认为舜征服的对象应是野生大象而不是人,民间传说的“舜用象耕田”才是这个故事的最早版本,《二十四孝图说》中的“大舜耕田图”,舜使用的牲畜是长鼻大耳的象,说明舜就是中国历史上驯化野生大象的第一人。

而舜是商民族的始祖,所以商民族很早就掌握了驯象的技巧,并把驯服了的大象使用到战争上去。“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乃以师逐之,至于江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象”字像长鼻长牙的大型动物,也有人解读成人手牵象的情景,认为是“商人服象”的形象表现。在金文中,“象”字略有变形,有的金文字形描画成大象的剪影,而篆文则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象鼻”写成“人”形。

古代商民族能驯服大象,自然视大象为吉祥物,故象纹成为商代青铜器的流行纹样。商代青铜器的象纹,主要出现在簋、鬲、壶、尊等几类器型上,装饰风格别致,其中最有名的是商晚期的象尊。收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的这件象尊,高60多厘米,长90多厘米,形体硕大,为现存商代动物形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此尊象鼻上翘中空,与腹相通,用作流,象背开口,应有盖,但盖已不存。

象首额顶两侧凸出作角形,饰龙纹,象鼻饰鳞纹,腹饰兽面纹,十分精美。湖南博物馆收藏的商代象纹铜铙也很有名,该器物的上部两侧分别立着一只卷鼻小象,左、中、右三面还装饰有虎纹、鱼纹,鼓饰兽面纹,抽象的兽面纹和写实的象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有视觉冲击力。西周早期,象纹仍比较流行,如臣辰册先父癸卣、臣辰册先父癸尊、邢侯簋、臣谏簋、咎作父癸簋、司马簋等青铜器上都饰有象纹。

西周中期以后,象纹就很少出现了,这可能与周公将大象驱逐到江南有关。至汉代,中原地区的野生大象已是凤毛麟角,或已绝迹,故《说文》称象为“南越大兽”。当时的驯象,主要通过南越和西域传入中原,而象纹主要出现在画像石上。这种画像石始于西汉晚期,流行于东汉时期,在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四川均有发现。驯象在汉代还用于战争,如在昆阳之战中,王莽的军队就用虎、豹、犀、象等猛兽打头阵,以助军威。

到了三国时期,江浙一带还有很多大象,“曹冲称象”的故事中的大象,就是吴国孙权送给曹操的。唐代流行驯象、驯狮、驯犀、舞马表演,唐人诗文对此多有吟咏。唐代的金器、玉器也多以舞马、驯狮为装饰题材,以驯象为题材的目前所见仅有一件,这是一件圆雕玉器,名为“青玉人骑象”或“青玉童子骑象”,造型为一男子侧身坐在象背上,象作卧伏状,神态温顺,男子头戴软帽,穿长袖衫,右腿搭在左腿上,右手举起放在脑后,左手置于腿上,长袖下垂,作舞蹈表演之姿。

在宋代和元代,有象纹的塑像和艺术品,除佛像偶有所见外,其余难觅其踪。直到明清时期,象纹才获得新生,并被赋予了丰富的吉祥内涵。象纹与其他纹饰的组合,内涵更丰富,其吉祥寓意主要集中在“吉祥如意”和“太平有象”上。民间传说首先驯服象的虞舜死后葬在苍梧九嶷山的南面,下葬后陵墓前突然出现“大象刨土、彩雀衔泥”的异常现象,人们认为这是天下太平的预兆,这应该是“太平有象”的最早传说。“太平有象”四字则最早出现在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中,其中有“太平有象天人识,南陌东阡捣麦香”两句,后来人们便根据其诗意创作出“太平有象”纹。

但后来的“太平有象”纹并没出现舜的形象,而是象驮宝瓶的造型,取“瓶”与“平”的谐音,用象喻好景象,名为“太平有象”,或“太平景象”、“喜象升平”。这种纹饰除用于平面装饰,还常以雕塑手法做成立体的象驮宝瓶,明清时期的帝王,常以铜、玉、瓷等材质制成“太平有象”器物,成对地陈设在宫殿案台之上。“吉祥如意”纹中的象纹代表“祥”,取“象”与“祥”的谐音。另外,因大象可负重远行,不畏艰险,人们还以此为题材,创作出“九贡”图,画面为大象背负贡物行走,寓意国家财物丰盛、经济繁荣。

“九贡”为周代征收贡物的九种类别,后泛指进贡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