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佛教文化,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日常言语之中。佛教教义中因果、因缘追寻极乐世界的思想,同传统的儒、道思想一样,共同成为中国人的信仰与此同时,佛教在中华大地两千年的传播,也深深烙上了中华民族的印记出现了法相宗、天台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禅宗、三论宗等几大宗派,佛像造型及所持器物的形象和意义等也越来越中国化。据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佛造像被毁坏的很多,所以流传下来的佛造像价值都非常高。收藏品市场的造假也在不断追逐“热点”,佛造像收藏升温使市场上赝品肆虐,该如何对真假佛造像进行辨别?

这一时期造像的发型、眼睛与十六国佛造像相同,变化在于面相方圆,略瘦,额头较宽;衣着多为身着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呈U型或V型对称分布衣纹深刻,线条隆起。这一时期的佛造像越来越“胖了,五官线条日渐柔和,头部肉髻出现了浅雕式的螺型发纹。虽然脸部越来越胖,但是佛像身材还是非常修长的,肩宽腰细,但绝不是现代人喜欢的“倒三角体型,而是整体看起来呈圆筒型因为造像上身敷搭双间式外衣,下身着裙,衣服轻薄贴肉,衣纹线条简洁从侧面看,造像的腹部略向前凸起。

面相丰满圆润,眉毛纤细,鼻梁挺直唇线分明,神情平和。这是佛造像水平最完美的时期,洛阳人对此应该印象深刻,因为卢舍那大佛就是其最杰出的代表作。此时的佛造像,面相丰满,发型除了螺纹式,又发展出水波式,大耳下垂,神情庄重而又不失慈祥。造像的身材比例匀称,结构合理,体态丰腴饱满,袒露的胸肌有起伏变化,写实性较强,而且体态自然舒展,具有很强的动感。因为理学的兴起,人们印象中宋代是一个古板的朝代,实际上,宋代是富于个性的时代,这在造像上反映明显。

宋代佛造像面庞丰润,容貌端庄秀美,神情慈爱详和,但头顶肉髻趋于平缓,螺发与肉髻之间的髻珠更加明显。辽金此时北方辽金的佛造像与宋有所不同,表现为两肩宽厚,体态丰满厚实,上身偏长,下身略短菩萨像多头戴高冠或三叶形宝冠,两眼似闭未闭,鼻挺唇薄;上身袒露,项挂璎珞,帔帛绕肘元代地域辽阔,佛像深受印度及藏传佛教的影响:菩萨蜂腰长身,姿态妩媚,高乳丰臀,具有印度巴拉王朝造像风格。

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佛造像的身材比较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清代的佛造像,工艺已经登峰造极,五官、身材比例、衣着、衣纹、饰品就讲究一个“精致”。莲座底沿明显外撇,莲瓣规整、扁平,一般只围大半,其冠叶呈平板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