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大桥建于1357年,是捷克历史上最昌盛的查理四世国王时期。桥全长516米,宽9.5米,有16座桥墩,没用一钉一木,全用石头建成,是一座14世纪最具艺术价值的石桥,大桥两端是布拉格城堡和旧城区,它更是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查理大桥与两岸连接处有两座宏伟的哥特式塔楼,他们和桥梁一同才组成了完整的查理大桥。连接老城区和查理大桥的“老城桥塔”被誉为是欧洲最美丽的桥塔之一。
1357年,当时波希米亚王朝的建筑师彼得·帕尔勒日,被国王查理四世钦定在伏尔塔瓦河上设计并建造一座石桥。圣旨一到,这位年仅27岁的来自比尔森的年轻人竟长跪不起,他发誓一定建成一座全欧洲最好的大桥。大桥造了漫长的六十年,年轻人最终没看到他设计的大桥的落成,但是他的“作品”在500年后却成就了波希米亚历史上两位最具魅力的天才:捷克著名作曲家斯美塔那、和捷克著名作家弗兰兹·卡夫卡。
1874年秋天,后来被誉为“捷克音乐之父”的作曲家斯美塔那因患耳疾而痛苦万分并一度想结束生命。“那天清晨,我缓缓地走上大桥,没有人知道我想干什么。就在这时我突然听见了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在撞击查理大桥的声音…”斯美塔那在他晚年的回忆录中称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声是捷克人心灵的呼唤,而历经几百年风雨血火的查理大桥,则是他心中的祖国。后来作曲家的这些感情全都被凝聚在了他的著名交响诗《我的祖国》中。
另一位天才是卡夫卡,这位出生在查理大桥桥墩边上的犹太人,干脆把查理大桥称之为是他生命的摇篮。1934年5月,静静地躺在维也纳郊外疗养院里的卡夫卡,让守候在他身旁的好朋友雅努斯记下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卡夫卡去世后,雅努斯出版了著名的回忆录《卡夫卡对我说》,雅努斯在书中写道:“我经常会为卡夫卡如此钟情查理大桥而吃惊,他从3岁时便开始在桥上游荡,他不但能说出大桥上所有雕像的典故,有好多次我甚至发现他竟在夜晚借着路灯的光亮在数着桥上的石子…
查理大桥是一座有故事的大桥,大桥上有30尊圣者雕像,分为左右两排。都是出自捷克17世纪至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当年大桥上的雕塑原件已经保存在博物馆内,从1965年开始,所有雕塑已经有系统地用复制品代替,原作移往国家博物馆展出。据说只要用心触摸石雕像,便会带给你一生的幸福,桥上的一尊铜像的某些部位已被游人摸得发亮。
其中最有名的雕像当属桥右侧的第8尊圣约翰雕像,是查理大桥的守护者,围栏中间刻着一个金色十字架位置,就是当年圣约翰从桥上被扔下的地点。这个雕塑根据内博姆科的圣约翰的真实事迹而创作,圣约翰是一名大主教,传说主教因拒绝向国王泄露王后像他忏悔的内容,被国王扔进伏尔塔瓦河,在被河水淹没的一刹那,水面奇迹般地浮起五颗灿烂星星!圣约翰用生命保住了皇后的清白,因此备受人们特别是女人们爱戴,布拉格人把他奉为圣人。
每每经过他的雕像,人们都会抚摸墩座上的圣约翰的浮雕,为自己祈福。久而久之,那些被磨得金光闪闪的浮雕小人儿成了桥上最独特的景观。雕塑中的圣约翰长着胡子,站在一个三角的底座上,手持棕榈叶,背后有一个五星的光环。其中底座的三面描绘有有索菲亚皇后的自白和圣约翰之死的故事。两块铜浮雕和圣约翰主教被扔下河地点的十字架铜像都已经被游人摸得光亮无比。
中间的圣芭芭拉是天主教十四救难圣人之一,克发烧、猝死。左边的圣玛格丽特于公元304年殉道,传说她在狱中手持十字架击退了撒旦变成的毒龙。右边的圣伊丽莎白为圣母玛利亚的表姐,施洗者圣约翰的母亲。原来的木制十字架建于1361年,后在1419年被胡斯人所毁。随即1629年建造了新的木十字架,但是在长达三十年的与瑞典人的战争中被严重破坏。十字架上的金色希伯来语是在1696年添加的,当年布拉格当局职责当地的一个犹太首领亵渎神明。
作为惩罚,当局要求他用镀金的希伯来文字在雕塑周围拼出“,,”的字样。由于桥面上人实在太多,天又下着雨,余下的27座雕塑就不一一介绍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参观。据说,当年查理四世为了讨个吉利,在修桥之前特意找宫里的占星师恳谈了一夜,才定下桥奠基的日子:这串吉利数字形成了一串数字回文,按照当地的书写习惯,即1—3—5—7—9—7—5—3—1。
这种奇妙的排列由当时御用星象家测算,是祈祷坚固和永恒的咒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