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清风雅雨建昌月”,说的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三个重镇:西昌地处高海拔、低纬度的安宁河谷平原,属亚热带气候,天气多晴好,加上山林和邛海对大气层的过滤,大气中悬浮物少,空气透明度高,所以每到农历十五前后,月亮又大又圆,分外皎洁。尤其是中秋节,当夜幕渐渐降临,东边的远山层叠如布景一般,一轮硕大的明月便会慢慢从夜空升起,洒下万顷银辉。

蔚蓝的邛海古称邛池,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至今约有180万年。”如今,山、水、城相连,市民或游客邀三五挚友,乘一叶小舟,沿海河荡漾至湖畔,仰望月空,思绪飞扬。环绕邛海,有一片面积达2万亩、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这里是深水游禽鸟类、浅水涉禽鸟类、林灌鸟类“三栖息地”为主的科普教育生态基地。中秋夜,带着帐篷在露营湿地赏月,欢声笑语中品尝着当地的苦荞月饼、会理石榴,不亦乐乎。邛海湖西岸的泸山,海拔2317米,这里树木成林,郁郁葱葱;松涛滚滚,众鸟啁啾,与邛海相呼应,长年累月地调节高原山地干燥的气候。

在山上俯瞰望远,月光的倒影波光粼粼,城市的璀璨和环湖阑珊的灯光相呼应,衬托出更美的月色。西昌作为城市诞生的历史,确切地说是从西汉元鼎六年开始。保存至今的古城为明洪武建昌城,始建于1388年,距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人们爱去大通门上的大通楼喝茶聊天,中秋夜的诗歌朗诵会,则把悠悠情思与人们持续的寻路与探索牵连。在西昌众多的城市雕塑中,最为知名的两件雕塑均与月亮有关。在绵羊头角上的蓝天,一弯新月朗照,一位美丽的彝家姑娘斜倚弯月,拨弄着怀中的月琴…

富有时代气息和现代意味的另一雕塑,是位于长安西路口的《飞向太空》,只见一位亭亭少女,在冲天炮和月亮的衬托下,向浩渺的太空飞去。月城与飞向太空的造型,造成一种拔地而起射向太空的强烈动势,反映了西昌“航天城”的特点。特别是随着“嫦娥”探月卫星从这里奔向太空,以及“北斗”卫星全部在此发射完成全球组网,“嫦娥故乡”“北斗母港”让西昌蜚声海内外。西昌接近太阳,因此这个城市永远有金色光辉洒满的街道;西昌接近月亮,因此这个城市永远有银色的夜晚,和星星一道闪着遐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