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拴马桩石雕是中国北方独有的传统民间石刻艺术品,在陕西渭北高原上的澄城县分布尤为密集,其数量和品种可称得上在全国独一无二。它原本是过去乡绅大户等殷实富裕之家拴系骡马的雕刻实用条石,以坚固耐磨的整块青石雕凿而成,一般通高2~3米,宽厚相当,约22~30厘米不等,常栽立在农家民居建筑大门的两侧,不仅成为居民宅院建筑的有机构成,而且和门前的石狮一样,既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时还被赋予了避邪镇宅的意义,人们称它为“庄户人家的华表”。

拴马桩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实用功能,还衍生出了彰显身份地位的功能。在等级森严古代,华表常常被用于宫廷建筑和高级别的陵墓建筑前方的位置,在民间用栓马桩弱化华表规制,又显示尊贵身份。有的学者称其为“望柱”也是有道理的,这同门前置石狮、铜麒麟,阙楼与华表有相同含意。

在传统观念中,建屋盖房要看风水,以消灾避祸,祈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官升爵晋。若是辟不了邪气,就要竖一块“石敢当”碣石或者立一拴马桩辟邪,有的拴马桩上就刻有“石敢当”、“泰山石敢当”字样。拴马桩的桩首和桩颈所雕刻的图案、文字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狮子与驯狮胡人桩首令人注目,在对关中地区拴马桩的考察中发现,这两类拴马桩占绝大多数。古代那些富贵人家用来镇宅辟邪的拴马桩,俨然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华表”,具有极高的瞻仰、观赏和研究价值。拴马桩的雕刻手法精湛,艺术品味独特,极大的丰富了我国民间石雕石刻艺术宝库,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填补了重要内容,反映中国写意雕刻在世界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是石雕艺术的活化石,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赞誉为“地上兵马俑”。

对于拴马桩的基本功能已经没有太多需求,最能发挥的功能就是它的文化功能,无论是古代留下的,又或者现代雕刻的拴马桩,经常作为景观布局的重要装饰物,用于室外装点。关于拴马桩,希望北方,尤其是陕西、山西一带朋友补充更多的知识、民俗、图片,也许你老家的屋前就有,让大家来看看那些更有文化气息和历史沉淀的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