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城周末丨展览活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想真切体会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最好的办法是自己亲身去走一走、看一看。“京城周末”栏目将为大家推荐北京的展览活动、胡同小巷、历史遗迹、文化小店,让大家在闲暇周末,走出房间、走进城市,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感受北京这座城市浓郁的文艺氛围,去了解北京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用艺术的眼光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他们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历经沧桑风雨的古城、承载着文人墨客的遐想情思、哺育着广大人民的智慧文明,都在青年艺术家们的笔下塑造了文化之魂,具有历史的沉郁,文化的绚烂,情感与生命状态的关注和情怀。在广袤的农村和高速发展的城市现实叙事的图像中,观者可以感受到时代赋予人民的精神风貌,进而体悟这个伟大时代人民安居的家园由形到质的深刻变化。来自大英博物馆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与艺术展。

本次展览以全部展厅呈现了900件美术精品,这些作品是从3万多件捐赠作品中遴选出来的,背后是1200多位捐赠者慷慨无私的赠予。展览最大亮点是苏轼《潇湘竹石图卷》,这件作品由中国历史学家邓拓捐赠,是已知仅存两幅苏轼传世画作之一,是学界公认的中国文人画典范之作。其他展览亮点还有德国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捐赠的数十件国际美术作品,创作者包括毕加索、大卫·霍克尼、安迪·沃霍尔、利希藤斯坦、安塞姆·基弗等。这种现代性在相当程度上是以大型当代艺术展的持续发展并成功举办作为标志的。

本次展览精选了30幅珠光画,是由中国儿童中心美术教师余传生和他的学员走遍国内外各地,用15年的时间写生、创作,从近万张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小作者的年龄4-14岁之间,其中不少作品曾经国内外多次展出,代表着少年儿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视觉艺术。珠光画是用“奶油笔”或“奶昔笔”画的,因为用这种笔画出来的色彩,正像小朋友爱吃的冰激凌,奶油蛋糕上的色彩。新中国的十七年时期是我国当代史的一个重要断代,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家基础建设在一穷二白的艰苦环境中起步,十七年时期的水利工程是国家建设的缩影,也是艺术创作、新闻摄影报道的重点题材。一些大型当代艺术展的陆续举办。

本次展览以“自然观”为主题,展出24位艺术家表现水利工程的艺术作品及相关文献资料,为观众呈现艺术作品中被改造的自然,以及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因为新的创作主题、表现对象、文艺政策而诞生的新艺术。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著名评论家——范迪安策展,精选了章华近年来近150件雕塑作品,展示了章华在不同阶段对人文、自然、家乡等方面的艺术思考,以及雕塑与公共生活、公共文化空间和城市空间关系的探索。美丽之地为主题的重庆市第二十四届菊花艺术展将在巴南盛大开展。

章华的雕塑语言极富弹性,随意奔放且优雅从容,人们从他提供的真挚、朴实和感人的审美替代中,获得一种对中国历史的温情和敬意,章华的雕塑作品总能给人以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和诗意美感。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中国国家馆由吴洪亮担任策展人,以“-睿”为主题,与陈琦、费俊、耿雪以及何翔宇四位艺术家一起,为世界呈现有趣的中国。“‘'这一前缀在英文中有‘回、向后’之意,而中文中读音相似的‘睿’是智慧。”在浸入式的体验中,国人可以重新思考当下的中国,重新审视自身的日常生活。已经安排上日程的印度艺术展还包括定于今年在蛇形画廊将举办印度在呼唤展览。

“具身之镜”试图探讨的即是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中,录像艺术与表演之间展开的密集交流。展览分为五个单元,“自传”对应主体性,“事件”瞄准社会性,“舞者”强调身体性,“讲者”凸显体制批判,“剧场”则着力于思想性,展出24位艺术家的影像作品,每一个主题都涉及一条独立的线索,以梳理这个交叉地带中纷繁复杂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