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玉雕工艺中,玉器刀工一直是广大玉器收藏爱好者比较感兴趣的古代技艺。紫色百合香为您介绍中国古代玉器-刀工篇常用的基础知识,使您对我国古代的玉器刀工有更为直观的认识。首先要慧眼识玉,对玉石原料进行分析,根据玉石的质地、色泽、品质、纹理、杂质等多方面加以选择,因材施艺,选对玉才能加工出好的玉器。

通常玉料的硬度高,琢玉匠人需要通过各种工艺,精心雕琢,从而再现器物的传神形象。抛光需要玉器匠人全神贯注,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也并不能损伤玉器,所以工序更为复杂。高浮雕又称之为薄地阳纹,是指所雕刻的图案高凸出底面的刻法,笔筒和寿山石中较为多见,也可以理解为平面阴刻,使作品的立体感非常强。

浅浮雕又称之为减地阳纹,是与高浮雕相对应的一种浮雕技艺,所雕刻的图案浅浅地凸出于底面上。内雕是指一块玉料上雕刻里外两层或者三层的景物,一般主要雕刻的是栏间里的鸟、花草等。玉器匠人雕琢时一定要仔细认真,精工细作,每种栏间里的动植物都必须雕刻到位,有活灵活现的感觉。

游丝毛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代比较兴盛,而后失传,它是指多条细阴线并列使用的一种刀法。也就是采用简练的线条,有力地进行刻画,并不是真正的八刀,一般用于玉握、玉蝉、玉翁仲等器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