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人类革命历史上是一个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奇迹,尤其在川西北,雪山、草地、沼泽等严酷的自然环境,高海拔的稀薄空气,人烟稀少,物资匮乏,同时又处于军阀割据,战乱动荡的年代。就是在这样氛围中,广大红军战士在党的领导下,以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斗志,翻雪山、过草地、喝溪水、吃树皮…为了纪念红军的长征精神,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在红军“三进三出”的马尔康卓克基镇修建了“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

卓克基,嘉绒藏语的意思为“至高无上”,是原卓克基土司的驻地。卓克基历史文化悠久,长征途中,红军“三进三出”马尔康,卓克基也成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驿站、后勤基地。中央红军机关和红一军、红四军进入卓克基后在那里停留了一周,休整、筹粮,为翻越后续的雪山,穿越大草地做准备,并制订北上的战略与路线。当地的藏族同胞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节衣缩食,仅支援红军的粮食就达100万斤,及各类生活物资。

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马尔康卓克基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内,纪念馆展馆面积为1547平方米,共分为六个展区、一个下沉式沙盘和一个放映室。纪念馆以大量丰富的史料、实物,以独特的视觉,融合了现代声、光、电、3D等技术手段,通过雕塑、展板、灯箱、场景等,再现了红军长征途经阿坝州,翻雪山过草地和建立革命政权时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奇迹。纪念馆前广场上竖立着雕塑群像,这组命名为“北上”群像的碑文写道:红军长征转战阿坝1年零4个月,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雪山、草地的严酷环境,经受了北上南下的艰难抉择,书写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壮丽诗篇。雕塑以毛泽东为中心,红军战士和藏族小红军紧随,表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在北上方针指引下,艰难北上的历程。

走进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你能亲身领略那段风云际汇的悲壮历史,也能零距离接触到那些珍贵的遗址、遗迹、革命文物,以及阿坝州各族人民在长征精神的激励下,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生活现状。还有雪山、草地、沼泽等的恶劣环境,无数的红军英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长征是历史遗留在华夏大地上的遗珠,无论是我们,还是我们的后代都应该将长征精神发扬和传承,激励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为实现中国梦而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