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肖华将军创作的这首《过雪山草地》,上了点年纪的人大约都会唱。掉队是常有的事,《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等作品反映的都是如此。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一旦独处就很容易感到无助并失去信心。

这些战士们走出草地里的希望从哪里来,力量从哪里汲取,课文大家都学过,老师也讲过,我就不多啰嗦了。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国家博物馆北门入口处新摆上的一组雕塑《草地党小组》,每一位通过安检上台阶第一眼就能看到它。五一期间,想在它身边拍一张没有观众的照片其实很难,也说明了大家对它的喜爱。

这件作品是2006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伟为了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创作的,表现的同样是过草地时掉队的红军。5位身陷绝境主人公成3组分布,其中两组中的3个人紧紧拉着画面正中央的那面党旗,另1人扶起重伤的战友。独立站着的红军,右手扶担架,左手举起党员证,面向其他4人,似乎在说:

一个静止的画面却分明表达着动态的效果,传递给我们一种信念、一种精神。这样的信念和精神,不仅可以让红军战士走出草地,也能触动到当下的我们,是我们每一个人战胜自己和困难所需要的。我不是在教育,也没有教育的资本和资格,只是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发现一点什么,能够让自己和一秒钟前不一样,让自己以后的步伐走得更稳、更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