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165窟前壁北侧和南侧雕二身弥勒菩萨,高58米。南侧弥勒菩萨,头戴六棱方冠,面方颈长,嘴角略上翘,脸带微笑。戴宽项圈,圈下挂璎珞珠串等饰品,身披帔巾,下着长裙,帔巾自肩向下于腰部穿璧,至腿部向外搭垂。

右手上举,掌心向前,左手置于左膝盖上,手中握一花蕾,坐姿呈并脚状。北侧弥勒菩萨,交脚而坐,两胫相交,宝缯束发,缯带飘扬于脑后,髻冠为多面形,发辫垂肩,面带微笑,袒上身,戴项圈,帔巾在腹际交叉穿一圆璧。右手掌心向外,五指并直,作施无畏印,左手掌心向上置于左膝之上。

弥勒是古印度语,意为慈氏,名为阿逸多,译曰无能胜,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与释迦牟尼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为一生补处菩萨,生于兜率天内院。于华龙园华龙树下成正觉,以三会之说法,度化广大有缘众生。

早期的弥勒佛是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绘制、雕塑的。形象有菩萨和佛两大类,本窟的两身弥勒菩萨与《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