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了传统,不要忘了根脉

“‘勿失毋忘’,这个小本子是滑田友先生当年的记录本,他自己特别标注‘不要丢了、不要忘了’。策展人有心用作展览的标题,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做的,不要丢了我们中央美院的传统,不要忘了我们文化的根脉。”
Date: 2022-09-14 17:56:03 | View: 31

不要忘了传统,不要忘了根脉

“‘勿失毋忘’,这个小本子是滑田友先生当年的记录本,他自己特别标注‘不要丢了、不要忘了’。策展人有心用作展览的标题,这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做的,不要丢了我们中央美院的传统,不要忘了我们文化的根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的致辞深情表达了举办展览的初衷和对美院老一辈艺术家的致敬情怀。北京的初冬寒意暖阳交融,11月24日,一场致敬传统、礼敬先生的“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系列展览——“勿失毋忘——雕塑家滑田友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中央美院美术馆拉开了帷幕,美术馆的学术报告厅成了师生传承学习美院优秀传统的生动课堂。

玻璃钢长颈鹿雕塑222

由于校园疫情防控的要求,无法让更多师生和滑田友先生的亲友来到现场,开幕仪式虽然简朴,但对先生的致敬深深扎根在美院人心中。雕塑系的老先生、老教授盛杨、刘焕章、曹春生、孙家钵、田世信、郭宝寨、赵瑞英、王少军、隋建国等专程赶到开幕现场,党委书记高洪、院长范迪安、党委副书记王晓琳、副院长吕品晶等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北京荣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宇靖,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雕塑系师生与滑田友先生亲属一同出席了开幕式。

玻璃钢仿真哪吒雕塑

范迪安表示,在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史的不同历史阶段,滑田友先生都创作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比如他留学巴黎时期的《轰炸》《少年中国》等,代表了20世纪前半叶中国雕塑家走向世界,在吸收研究西方雕塑语言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杰出的表达与表现。新中国成立后,滑田友与一大批同时代的雕塑家一起投入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新征程,以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为代表的系列创作,成为新中国雕塑艺术乃至新中国美术的标杆,也代表着新中国雕塑艺术新的方向。从国立北平艺专到中央美术学院,滑先生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为中央美院的雕塑教学,为雕塑系的发展壮大投入巨大心力。

麒麟区阿诗玛雕塑

范迪安谈到,今天看滑田友先生,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滑田友先生始终抱有坚定的理想,为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发展不遗余力,他有一腔对祖国对人民对艺术的赤胆忠诚,这是一种中国艺术家的胆略、勇气和正义,这股正气贯穿于他的作品中,因而赋予作品永恒的魅力。我们还要学习滑田友先生坚持以中为本,中西融合,最后达到“以中化西”的艺术研究方向,他努力探索中国雕塑既民族又现代的路子。

著名石刻石雕的防风化措施

正是因为滑田友喝了第一口中国文化乳汁,他在走向世界的时候,才永远没有忘记自己的文化乡愁。“此次举办滑田友先生的展览,不仅具备观赏性,更具备阅读性。这些珍贵文献珍藏在家中多年,第一次拿出来特别不易,为丰富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书写提供新的史料参考。”滑田友先生学生代表、中央美术学院原党委书记、老教授盛杨在致辞中回忆了就读本科时生动的小故事和鲜活细节,把大家带到了那个年代“滑田友老师的课堂”。

不锈钢艺术牛雕塑

所谓的仙气是中国人的气质、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气派。”滑田友先生的作品,总是让人感觉那么亲切、那么温馨,就是他把中国的东西融合进去了,而不是模仿。雕塑系主任张伟动情地回忆起就读附中时期常去滑田友先生家学习雕塑的情景。他特别谈到滑田友先生是一个既会做又会教的先生,有很多的“绝招”教给学生,他的“六法论”将中国古代画论巧妙运用到雕塑语言上,将雕塑结构关系分析得鞭辟入里;他重视传统雕塑,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两次系统的中国古代雕塑考察,留下大量的资料、照片,并专门撰文进行研究分析;

不锈钢镂空丹顶鹤雕塑

他创造的“贯气说”“串糖葫芦说”“铺石子路说”“编箩筐说”等教学术语传承至今,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地总结了雕塑艺术的本质规律,给学生指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雕塑教学宝贵的财富。”在滑田友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再次纪念先生、阅读先生、仰望先生,他的“绝招”,他的艺术理想值得被后辈谨记。”滑田友长女滑夏代表亲属对学校精心组织策划此次展览表达了真挚的感谢。她希望通过这次展览的深度挖掘与梳理,可以让大家看到父亲那一代老艺术家的情怀,去总结和传承他们的艺术精神。

人物卡通雕塑

项目由北京荣丰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支持设立,同时得到成都市双流区政府的全力支持,项目启动后,将在成都举办相关展览等系列学术活动。经滑田友先生家属授权,由雕塑系组织专门力量根据照片复原了滑田友先生完成于1943年著名的作品《少年中国》,复原作品首次亮相,并以此作品形象作为“滑田友雕塑艺术奖”奖杯。纪念滑田友先生诞辰120周年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致敬传统、礼敬先贤的重要学术活动。

网状抽象景观公园雕塑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