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景区里、城市里的雕像从本质上来说是公共艺术品,它们应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感。然而,粗制滥造、不伦不类、社会影响极坏的“魔性雕像”层出不穷,这种“审丑”取向不得不令人警惕。摈弃坏的,发扬好的,真正做到让公共艺术品给人精神的鼓舞、艺术的享受、美的熏陶,这需要引起全社会及有关部门的认真思考。鲁班湿地公园成功创建级景区、省级湿地公园。
媒体报道,这几张照片是游客在湖南南岳神州祖庙黄氏宗祠拍摄的,图中黄盖的雕像因为姿势太过不雅,引发网友纷纷吐槽:”②南岳乃“五岳”之一,南岳景区所属文化景点,不论是国有企业经营还是民间资本承包,都应该对历史文化保持起码的敬畏,具备基本的文化格调。景点内供奉的雕像粗制滥造、丑态百出,不仅煞了南岳的风景,而且实在有碍观瞻。③南岳神州祖庙黄氏宗祠里的黄盖雕像为什么广受诟病,因为其粗制滥造到了妖魔化历史人物的地步。《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黄盖与周瑜联手实施苦肉计,诈降曹操,火烧赤壁,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邵阳的青石板道路小村将成为级景区苍翠的青山下。
于是民间有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歇后语。但凡用点心创作,也不至于把黄盖雕像塑造成扭腰撅臀的模样。④问题是,一些人偏偏就是这么肤浅和随意——因为历史故事中,黄盖挨了打,所以就让他撅着臀;因为孔子曾问道老子“刚柔之道”,老子说舌头是软的,象征“柔”,牙齿是硬的,象征“刚”,所以某地修建的老子雕像就是一副“吐舌露牙”的夸张模样…这样粗鄙的“直译”在一些地方居然颇为流行,实在令人无语。凤凰洲市民公园成为红谷滩新区首个国家级景区。
⑤更荒唐的是,南岳神州祖庙孙氏宗祠“孙氏名人群像”里,居然陈列着孙悟空的雕像,供游客祭祀,这样的做法不是哗众取宠就是愚昧无知。岂止南岳神州祖庙,近年来不少景区都出现过类似的“魔性雕像”。在一些城市的广场、公园等场所,也不时出现一些怪里怪气的雕像,比如重庆永川袒胸露乳的“女艺人沐浴”雕像、广西桂林形态不雅的“扶老”雕像、河南郑州中原福塔前庸俗的石雕…⑥景区雕像也好,城市雕像也罢,都是供公众欣赏的艺术品,需要保持起码的严肃性、庄重感。名人岛——位于国家级景区东昌湖风景区内。
一尊合格的雕像,应该凝聚一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人的精神风貌,内容与形式应体现鲜明的时代气息,传达文明进步理念,给人精神的鼓舞、艺术的享受、美的熏陶。景区里、城市里的雕像往往都具有公共属性,其设计、创作和摆放应该获得有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绝非想怎么造就怎么造,想摆哪里就摆哪里。”南岳神州祖庙“魔性雕像”引发的批评,对有关部门是一个提醒——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开展整治,尽快把“毁坏市容”的丑雕像清除出人们的视线,避免它们对景区文化、城市文明造成污染。位于国家级景区阜阳生态乐园之内。
景区雕像也好,城市雕像也罢,都是供公众欣赏的艺术品,需要保持起码的严肃性、庄重感。一尊合格的雕像,应该凝聚一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人的精神风貌,内容与形式应体现鲜明的时代气息,传达文明进步理念,给人精神的鼓舞、艺术的享受、美的熏陶。近日,“金廊杯”沈阳市2015年城市雕塑作品征集大赛公众投票正式结束。据了解,由北京某专业机构选送,其外形犹如一巨大的手提袋,其简单时尚的造型颇受年轻人喜欢。
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的面孔,是一个地区和城市的文化符号,反映着一个城市特有的气质,展现一个地方独特的人文文化和素养。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艺术的权利,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神内涵,实现其特有的性质——公共性。小到吉祥物和街头的艺术造型,大到城市雕塑等景观地标,公共艺术与一个城市的形象息息相关,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城市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名片,理应以城市文化象征的高度为出发点,与城市的历史典籍和特质文化相融合,让人倍感文化底蕴才是关键。
城雕、吉祥物作为公共艺术和城市景观,如何把它做得与公众审美情趣相契合,才是用意之道。它既不能低于大众的审美底线,更不能让百姓接受不了。公共艺术作品,除了形象展示,更重要在公众诱导功能——每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通过接触艺术品而提升人文素养。尽管人们对公共艺术作品往往也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例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台北的101大楼等,最初落成时也都曾受到非议,如今都是富有盛名的公共艺术建筑。
但公共艺术不是少数艺术家圈子里的事情,理应建立起由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艺术家、理论家和市民代表等共同参与的规划与遴选机制。从艺术角度讲,公共艺术应该遵循这样几个基本的美学原则:既体现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特点,与现代生活风貌相协调,又要兼具审美观赏性和充分的实用性,同时,在设计理念上应体现独特的创意,但又不宜太过另类。令人遗憾的是,在目前国内的公共艺术创作实践中,能够充分体现上述美学原则的范例并不多。在中国,城市的公共艺术作品,理应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
虽然,艺术作品的美丑通常不会有完全统一的认知,但还是有一定的“公约数”,公众认为不美的,艺术家解释再多,也是苍白无力的。也就是说,公共艺术的舞台,既不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艺术殿堂,也不是“往来无白丁”的象牙之塔,而是普罗大众置身其中的街道、广场、公园等,这些地方首先是全民共享的生活空间而非为艺术预留的展览空间。艺术作品的公共性决定它首先要符合公众审美标准,而非艺术家的审美意趣。
它应在营造新的公共空间与优化城市景观的同时,创造和反映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乃至成为代言城市的形象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