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菩萨之名与形

  在佛教造像中有一位姿态特异菩萨名为思维菩萨。思维菩萨曾广泛流行东于犍陀罗地区、中国、朝鲜、日本等地。认为这是表现释迦牟尼成佛前身为悉达多太子时苦思人生哲理乃至开悟的情形。后来这动作也被米勒菩萨借用,为思维米勒菩萨。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
Date: 2022-09-16 13:51:07 | View: 59

思维菩萨之名与形

思维菩萨曾广泛流行东于犍陀罗地区、中国、朝鲜、日本等地。认为这是表现释迦牟尼成佛前身为悉达多太子时苦思人生哲理乃至开悟的情形。“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从这概念看,思维是一个十分抽象的词汇,一个纯粹人脑内心的一个活动。当人有一定的心理活动时候就有某种的肢体动作予以呈现,这就是一种内心活动的外在观照。

铜雕立式地藏菩萨

在中国佛教被称为像教,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经文教义的文字语言信息转化成造型图像,甚至有一个专门的名称“经变相”。语言与文字是一套抽象的表达系统与视觉的物化图像是不同的,但是在各自的领域里总有许多重叠的地方。比如因图取文或寻文还图,有最简单的象形文字的共通,也有会意字的意义增添。所承载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关注的方面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其差异自然就十分明显。

铜雕坐式地藏菩萨闵公道明雕塑

因此对于传统雕塑里宗教造像的创作,经文典籍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造型缘起。每一个造像者的人生经历、学养修为的差异,对于同一件经文典籍通过语言文字描述的故事在大脑中想象出来的画面自然也会有诸多差异的。在众多造像者将自己的所想象的画面塑绘出来后,会有不少的画面或画面中的元素多次重复的地方,这种反复出现的共同部分会促进造型画面的进一步统一。一个思考的人,其表情有聚精会神,或目光散漫思维进入神游,或者冥思苦想眉头紧锁,各种表情都有可能。

石雕乘谛听的地藏菩萨

姿态有站、立、坐、卧、甚至来回的渡步,在众多的姿态中选择坐姿,是一种比较多的状态,右腿搭在左腿上,是对于右手肘的支撑,大脑在思考的时候是是需要脖子放松的状态,手托着腮帮或手指触即腮或下巴。这种姿态在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的人物造型中都有表示思考的意义。比如罗丹的《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嘴唇咬着拳头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肌肉紧张,是一种全神贯注的思考。这种思考方式完全呈现在肉身肢体是一种视觉上的震撼,与思维菩萨是一种对姿态有理解之后的放松式宁静的思考,是东西方两种不同造型体系下呈现的不同样式,前者让人看着跟着紧张,后者感染观众使之身心安宁。

大理石地藏菩萨雕塑

综上所说,思维菩萨的名号虽然十分的抽象,但是落到雕塑造型的时候,无论是西方的目击写实惊艳的再现,还是东方心相共性的输出,也是有一定的形象姿态的对应。随便说一句题外话,在追求个性最大化的西方传统造型的观念下,极具个性的雕塑从业者被称作艺术家;而在东方具有最大共性的雕塑造型者常常就成为了一种非艺术的匠人。佛教中佛像的姿态动作就是一种大数量重叠后的凸显,看似千篇类似的重复,殊不知是东方民族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是吹尽黄沙之后的金玉珍宝。

铜雕贴金地藏菩萨

李冰,2000四川美术学院雕塑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同年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艺术鉴赏网雕塑编辑、《雕塑》杂志传统雕塑论坛主持、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民协彩塑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美术学会会员、湖北美学学会会员。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