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39岁的王安石写出了两首脍炙人口的,关于王昭君的诗词——《明妃曲》。诗中替毛延寿翻案,暗中指责皇帝昏庸无能,不能重用人才,并且跳过前人写诗只会怜悯王昭君的窠臼,锋芒毕露,好诗好诗!当时著名的文人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等在看到王安石的这两首《明妃曲》后,都认同王安石的思路,也都纷纷写诗和王安石相和。
这首诗是投降派,从根本上忘了孔子说的华夏和夷狄的差别,这是最差的投降诗!当时另外一位文人王回王深父就是代表,他就说王安石诗中的“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失意无南北”等言论违背了孔子的夷夏之辨。到了南宋的时候,宋高宗赵构和臣子范冲直接开骂,认为王安石这首诗“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于安石之意,此所谓坏天下人心术者。”这是第一首《明妃曲》,其中直接说皇帝送走王昭君,这才发现昭君的美,但是此时已经无法挽回,于是回来后却拿画画的毛延寿背了黑锅,“枉杀”了毛延寿,暗讽汉元帝无能。
而且王安石拿王昭君举例,不管你在匈奴还是在汉土,就算如同汉武帝的陈阿娇一般,也会被打入冷宫,这就是人生失意无论南北。如果从字面意义上评价王安石的《明妃曲》,诗词中体现的都是王昭君对于汉朝故土的眷恋,实际上却是对当时汉朝对外政策、用人政策的婉转批判。王安石写《明妃曲》这一年,刚刚39岁,担任提点江东刑狱任满,准备返京述职,当时的宋朝北有辽国,西有西夏,正是三足鼎立之势。
宋朝为了和平,每年光进贡给辽国的岁币就高达百万之巨,虽然因此换回来辽国对于大宋的和平,但是和西夏却是连年战争,让朝廷颇为头疼。尤其是有书生张元等人,因为在宋朝根本无法出头,一气之下直接投奔西夏李元昊,结果被西夏重用,一度成为西夏国师,张元等人直接策划了导致宋朝大败亏输的好水川之战,让宋朝边军仅仅战死的士兵就高达一万余人,引发朝廷震动!王安石认为大宋需要一场彻底的变革,于是乘着回京述职,就给宋仁宗写了一篇被梁启超评价为“秦汉以后第一大文”的万言改革长书——《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说的就是宋朝的用人制度有问题,就算杀掉毛延寿这样的画师,又能怎样?不管是陈阿娇还是王昭君,不管她们多么有才,在当时的制度下都没有出头之日。那么像张元这样的人才无法出头,直接转投西夏胡人去了,一去就备受重用,从一个穷书生摇身一变成为李元昊言听计从的国师,导致宋军大败!欧阳修在看到王安石这首诗后,马上写出来了两首《和王介甫明妃曲》,其中有两句也讽刺汉朝皇帝道:
虽然皇帝能杀画工泄愤,对王昭君和亲又有什么好处呢?在你眼前的事情都这么糊涂,更何况万里之外想着制服匈奴人?在王安石的万言书《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王安石对于宋朝的用人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批判,认为宋朝的人才的培养、选拔、任用等一系列制度上都存在大问题,出现了大量的对人才的压抑、浪费、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