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有一批明清及民国时期的石供桌,有分体式,也有整体式。尤其是裙面纹饰颇为精彩,也是其精华所在,反映了当时的石雕艺术。桌裙雕饮酒图,两人席地对坐,二人均身着交领宽袖长袍,一人头系巾,另一人头戴官帽。清康熙款麒麟纹石供桌高65厘米,宽61厘米,长113厘米。桌裙面两曲腿间雕刻分上下两层,上层分3个长方形方框,中间方框内雕双鹿,一只昂首挺胸,另一只低头觅食,神形自然、欢快。
“康熙岁次丙辰年辛卯月辛未日”,下面是姚家子孙名。两侧各雕一麒麟,一挺胸昂首蹲卧于山石上,另一麒麟回首张望。鹿、鹤与麒麟均是祥瑞动物,整体便构成一幅吉祥图案。桌裙面雕饰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4个长方形框,框内均雕刻花卉纹,不同的是中间为阴刻,两侧为浮雕。下部分6个竖长方形框,中间两个框内浮雕花卉,一个雕水中莲,另一个雕牡丹花;两侧的框内,一侧为武士与菊花,另一侧是武士与梅花。
桌的曲腿上刻有“康熙五十年六月二十一日”纪年铭,为公元1711年。桌裙雕饰分上下两层,上层分为3个长方形框,框内均雕刻折枝菊花纹。这四框内所雕为“四爱图”,主人形象均是着交领宽袖长袍,腰间系宽带,而随从者则穿交领窄袖半长袍,腰系带,有的还形象地将长襟拽在腰带上,表现劳动形态。从雕刻上看,线条流畅挺健,造型准确洗练,景色明快,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清乾隆款龙纹石供桌裙高50厘米,长100厘米,厚10厘米。其雕刻侧重轮廓与躯体的夸张,姿态雄健,飘逸轻盈,有强烈的动感。缭绕的云朵增加了画面的韵律感,同时呈现出浪漫神秘之感。清嘉庆款双狮纹石供桌裙高69厘米,长105厘米,厚10厘米。
桌裙四周刻边框,框内底部为海水波涛,中间有山石,即寿山福海;清宣统款寿字纹供桌高62厘米,宽72厘米,长103厘米。桌面两端上翘呈云头形,桌裙面为剔底雕刻,四角方折回纹,中间刻团“寿”字,以阳线几何图案构成。民国款花卉纹石供桌高70厘米,长103厘米,厚42厘米。桌裙面两曲腿上阴线刻云龙纹,龙张牙舞爪,腾云直上,气势威武。两曲腿间分上中下三层纹饰,上层分为5个长方形框,中间为日出海水图,左右两边各有一对云里鹤纹,两侧端为折枝花。
中层分6个方框,中间4个方框浮雕,八仙人物,每个框内各二人。铁拐李、何仙姑、张果老、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蓝采和、韩湘子八位仙家均脚踩云朵。下层中间山石两侧为相对奔跑的骏马,两旁分别为鹤与花卉。从人物、动物造型及阴刻龙纹的特征看,为明末清初所雕。清初人物图石供桌裙高61厘米,长237厘米,厚16厘米。裙面两曲腿间分上下两层,上层分为5个长方形框,框内均雕刻折枝花卉。下层分6个长方形框,两端较小的框内分别雕着官服之人,一人手捧的盘内卧一小鹿,一人捧盘内置一官帽。
中间两个框内各雕一主一仆,一侧主人手指太阳,另一侧主人双手捧官帽,仆从双手举大扇在后侍奉。清初狮子纹石供桌裙面高51厘米,长101厘米,厚13厘米。两曲腿间裙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两个长方形框内雕折枝花卉。下层3个长方形框内,中心雕一狮子戏绣球,狮子回首紧盯绣球,口含彩带,肆意戏耍。一人手指太阳,另一人高捧官服,寓意指日可待,封官加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