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夜观读,汪曾祺先生写的一篇《罗汉》的文章,文章以回忆起笔,小时候放学后常去看罗汉,留下印象的是降龙罗汉、伏虎罗汉和长眉罗汉,接着提及昆曲《思凡》中的一段“数罗汉”,“降龙的恼着我,伏虎的恨着我,那长眉大仙愁着我:罗汉植入汪曾琪先生的童年并伴随他长大,杭州灵隐寺、汉阳归元寺、昆明筇竹寺,泰山后山的宝善寺都留下了汪曾祺先生探访的足迹。汪先生认为罗汉的彩塑是一宗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不论是从宗教史角度,美术史角度乃至工艺史角度、民俗学角度来看。

但是我觉得耸立于神殿之中的雕塑带有一种严肃的感觉,然而我的好友朱娟大师的罗汉却是能够贴近于心灵的佳作。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阎先公大师的弟子,朱娟在阎先公大师的指导下,学习阎先公大师人物画的精微与广大,更是继承了阎先公大师的人物画中的灵动性、思想性、民族性、艺术性。朱娟大师的灵气在艺术这方面充分的展现出来,无论是国画、陶瓷彩绘以及琉璃内画,朱娟大师的人物作品,无论是身体造型或者是人物神态都拿捏的非常精准,特别是朱娟大师所创作的十八罗汉作品,更是继承者优秀传统的笔墨精神,更创造者新颖的艺术表现语汇。

朱娟大师的十八罗汉系列作品,总是渗透者一种人文理解和现代情怀,袭古创今,形成了自己非常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乃是当之无愧的现代女艺术家。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在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就叫阿罗汉果。修持佛法的人达到了脱生死,即不再生死轮回就叫阿罗汉,在宋代十八罗汉就已经在我国广泛流传开了。朱娟大师在创作十八罗汉时,常有佛音相伴,大师常言在绘制十八罗汉图时,心更静。中国佛教的基本信仰蕴涵着中国佛学的独特精神,即强化道德行为的责任感、每个人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表明,佛教艺术品在创作时候,就要根植于佛文化的内蕴,深入挖掘各种积极文化精神再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让人们观其作品而能想其义,明其髓,这样的艺术作品才能生成它的灵魂。近年来,国内外各大拍卖场拍出的佛教艺术品,成交屡创新高;现在,各大拍卖会往往都会配置一定的佛教艺术品作为精品拍品,佛教艺术品已成为大型拍卖公司春秋两拍的“标配”。收藏第一要素是要有兴趣,第二要懂,第三要找对人,第四要量力而行,不能乱买,不能瞎买,因为假的、仿的东西太多,不要买了一堆回来,也没有一件是真的。一辈子如果能够拥有一件跨时代的顶尖藏品,你收藏的地位、品位就都提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