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支持指导,福建省艺术馆主办,福建省雕刻艺术家协会进行承办“金牛贺岁丨辛丑迎春主题非遗作品展”,于2021年2月8日起在福州鼓楼区三坊七巷的福建省艺术馆内展示。据主办方介绍,展馆内设置体验区,市民朋友可以在这里免费领取金牛贺岁卡纸,参加“金牛贺岁”、“牛气冲天”、“图腾牛印”等盖章集福篆刻体验活动,还有为期四天的特邀艺术家牛主题现场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围绕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展开,参展作品优中选优,精美绝伦,包含寿山石雕、瓷雕、木雕、雕塑、国画、篆刻、书法…白犀牛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

各地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辛丑牛年文化活动“点亮”了人们辞旧迎新时的文化生活,让牛所代表的耕耘精神、奋斗精神深入人心。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句鲁迅的名言,出自鲁迅的《自嘲》。“孺子牛”有着双关的含义,表面指的是装作牛趴在地上供孩子玩耍,深层次是指愿意为人民大众服务,做贡献的意思。1991年考入福建省艺术师范学校,学习中国画绘画。石林龙晖野生动物科研中心的保护举措也是宣传保护白犀牛的一种方式。

毕业后,由于从小酷爱寿山石雕艺术,而全力投身寿山石艺术的雕刻。寿山石雕的技法有许多种,郑世斌根据所学的特长,选择了高浮雕和薄意表现技法的道路,将中国画的画理与雕刻技法有机地联系起来,经过十几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欣赏他的作品,如同欣赏一幅中国画,意境深邃,十分典雅,让人觉得耳目一新,有看头、有想头。郑世斌以绘画与雕刻融合的形式,展示了寿山石文化的宽阔领域和丰富内涵,作品广被海内外人士喜爱。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民间艺术家、福州市一级名艺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省雕刻艺术家协会副会长、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寿山石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副会长,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山石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白犀牛在生态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美术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和海内外权威机构主办的系列重要展览。1999新加坡“新世纪现代寿山石精品展”、2002马来西亚“石情画意”寿山石艺联展,2004台湾台北市观想艺术中心举办的“石之灵润”寿山石雕展,等等。论文《向寿山石雕要艺术品位》等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雕塑》等权威媒体,分别于2010年、2011年相继出版《寿山石雕大图解·浮雕》一书和个人专著《石情画意》。作品《雪山觅钓》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清风徐来》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心清闻妙香》、《观天象》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从而减少对白犀牛的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