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园的意境(宝岛纪行)

游客通常逛罢展厅便打道回府,熟客则会推荐到故宫前的至善园转转,一定不虚此行。至善园并非古迹,但园林仿宋朝建筑设计,山水亭榭无不显现中国古代文人的意趣。尤其是对看过故宫珍藏字画或喜爱书法的人而言,至善园的一联一屏,甚至垃圾桶,都可以心有戚戚。虽然台北故宫与至善园有小径相通,我们还是从至善园的正门说起。
Date: 2022-09-19 07:30:42 | View: 39

至善园的意境(宝岛纪行)

至善园并非古迹,但园林仿宋朝建筑设计,山水亭榭无不显现中国古代文人的意趣。庭园不大,占地1.88公顷,信步漫走,二三十分钟便游个大概。尤其是对看过故宫珍藏字画或喜爱书法的人而言,至善园的一联一屏,甚至垃圾桶,都可以心有戚戚。虽然台北故宫与至善园有小径相通,我们还是从至善园的正门说起。斑驳成棕色的两扇木门并不起眼,但仔细看,屋檐下镂空雕刻的梅兰竹菊及两根“垂花”都雕工精细,木制匾额“至善园”三字楷书秀丽挺拔,最吸睛的是门前两对石狮抱鼓,一立一卧的两对小狮子生动呆萌。王羲之与王献之王羲之与王献之算是书法圈中争议较大的父子了。

景区园林历史名人王羲之景观雕塑小品

一道长廊沿着小丘迤逦而上,廊外榕树参天、草木丰茂。右侧有小溪,溪水潺潺,引领游人目光,便见长廊外,绿树环绕着一潭静水,水畔石刻“洗笔池”。据介绍,此名取自东汉张芝“临池作书,洗笔池中,池水尽墨”之典。与洗笔池隔一道石拱桥是龙池,水中有石龙,绿植掩映中,龙首喷出一道清泉,水花四溅。犹如一幅山水长卷徐徐展开,龙池前方有一座卷棚重檐二层楼阁。这是全园最高处,如同长廊一般,楼阁以原木为材,没有雕梁、也无画栋,松柏衬托下更觉古朴典雅,名为“松风阁”十分贴切。比如说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人。

书圣王羲之公园广场铜雕塑像

一楼特别设立了一尊黑色石刻,为宋代黄庭坚名作《松风阁诗帖》。这幅黄庭坚晚年作品,运笔如桨,挥洒自如,又沉稳凝重,“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见字读意、触景生情,尽管身在台湾小岛,鄂州松涛如在耳畔。二楼同样风格,六扇木屏风刻的是宋代书法家米芾的《蜀素帖》最后一首。尽管风侵露蚀,木屏已现岁月痕迹,仍然难掩米芾“八面出锋”的痛快淋漓。屏风前还置一几一琴一典籍,左右梁柱挂明代祝允明的楹联“竹月漫当局,松风时在弦”,更让这松风穿越千年红尘扑面而来。为众多喜爱王羲之书法的书法家再添临习范本。

王羲之玻璃钢仿铜雕塑

至善园是1985年由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主持修建。遥想他当年怀着怎样的雄心,要在这小片荒地上讲述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人雅事。小小八角亭同样朴素,亭内圆桌鼓凳,桌上却立着一盏汉式朱雀铜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溪旁有石刻“流觞曲水”,再一旁则是瓦顶石牌坊的王羲之名篇《兰亭集序》的碑刻。两处雕塑,一处为“换鹅造像”,取自王羲之以所书《道德经》换山阴道士养的鹅;几乎都能够看到王羲之的铜雕

王羲之古代名人铜雕

更有一道溪水自上而下,蜿蜒流入龙池、洗笔池,堪称“流觞曲水”的取景实况。“昔人已乘黄鹤去”,曾经载着羽觞顺流而下的水仍在,伴着兰亭、伴着传诵至今的《兰亭集序》散布在神州大地。位于台北的这道“曲水”沿岸,因为气候湿润、植被丰富,生机盎然。至善园右侧有卷棚歇山顶的水榭,这是游人最多的地方,可以临水静坐,可以逗弄游鱼,当然,更可以咏史怀古。水榭中,楹联选的是明代董其昌、徐渭的题字,而“碧桥西水榭”的名字则来自南宋吴琚的诗句“桥畔垂杨下碧溪”。据说王羲之小时候练字十分刻苦。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书圣王羲之雕塑

如果游人有心,更会发现不论是《松风阁诗帖》《蜀素帖》,还是《宋吴琚书蔡襄七言绝句》俱都藏于台北故宫。如果有幸刚好看罢这些书法珍品,凭水临风当有更多感怀。中国古代文人悠游山水之间,追求的是天地合一的理想生活。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