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中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火车站、机场、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身的“混合用途”,使居民和雇员在不排斥小汽车的同时能方便地选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

城市重建地块、填充地块和新开发土地均可以的理念来建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土地使用和交通政策来协调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拥堵和用地不足的矛盾。通过增加下穿车场的道路分解西侧老站房的交通压力,除保留少量社会车和出租车外,包括公交、长途在内的大量交通转移到东侧,加上地铁的引入,使东侧新建站房分解超过70%的车站交通总量。

交通流线围绕车站形成单循环的道路系统,联系东、西两个广场,疏解老站房交通的同时也加强了城市东、西两侧的交通联系。太原站东侧扩建在解决好交通“可达性”后,获得完善商业服务功能的机遇,增强车站对旅客尤其是周边居民的吸引力。

站房东侧分布着大量住宅而商业服务设施不足,有着潜在的商业需求。为此,拟把东侧站房与商业服务设计成一个整体,即车站综合体。公共交通带来了便利,这里的书店、美食街、影院等各种服务设施都将成为市民的消费选择。

当今中国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铁路车站与城市的关系,仅满足单一的铁路运输功能是远远不够的。2009年12月23日,太原火车站售票一厅完成了升级改造并投入使用。2018年10月16日,两台盾构机顶进完成5000余米钢管后,成功穿越太原火车站。

2019年6月,这一国内首例采用管幕结构法施工的地下通道顺利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