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千禧龙年,在人民广场矗立起以獬豸为图腾的“公正在”雕塑。“豸”是集羊头、狮身、龙爪、犀牛角于一身的四不像神兽,因其正义、忠勇、智慧而成为我们祖先奉为与龙、凤、麒麟并列的神圣吉祥的图腾。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境内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其主体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发源于黄河流域,是黄帝的部落活动地,我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是建立于黄河和洛水流域的河洛地区。然而历史古迹昭示,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自古堀起荆楚大地的炎帝与黄帝并称,至今传为炎黄子孙,其文化的发展称为炎黄文化。

但是,在春秋战国时代,以楚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文化,仍然充分表现了自己独特的气质。诗人屈原的《天问》,就是对北方流传并融入南方的文化的总提问。譬如龙,最早显然出自北方,传说夏朝的始祖大禹出生后即化身为黄龙潜入水中,后战胜共工治愈水患。从龙的传说又派生出与之相配的凤,以及象征吉祥的麒麟。这些都不是实有的动物,而是经过艺术想象和人格化的图腾。性灵,似羊而独角,能辨曲直,遇不直者以角触之,是公正的化身。

《后汉书》记载楚文王喜得此神羊,依其形制成王冠,称獬豸冠,显然豸文化源于春秋时代的楚国,是楚文化的象征。秦始皇灭楚统一中国,以此冠赐给御史大夫,汉唐时代沿至宋明,则成为御史之类监察及司法官吏的专用制帽。龙岩市境内国家级风景区连城冠豸山,即因山形似豸冠而命名,属传至今已历600余年,成了楚文化的一个落足点和弘扬地。龙岩属古百越地,在与中原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主要是属楚文化也即长江流域文化的影响。今天的龙岩市,是由古代汀州府和龙岩州演变发展而成。

据考证,自汉、晋开始,尤其南宋之后,自中原南迁的汉族,由两条路线进入闽西,一路越鄱阳湖入汀州盘桓闽粤赣边区,形成客家民系;一路跨武夷山下晋江,沿闽南平原进抵龙岩县,被称为河洛人。无论是客家或河洛,均源出中原,而与当地的百越发生了血缘和文化的大融合,成为具有南方特质的汉人。接受影响最深的是华夏文化中的楚文化,也即长江流域文化。

因而,在南方一隅的闽西首府龙岩城,树立起獬豸的形象,与龙、凤、麒麟并列四大神兽或图腾,是有着重要的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的。龙岩地处闽南金三角与珠江三角洲平原之间,呼应长江口的龙头上海浦东,这里古代主要是受楚文化的渲染,当今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最为敏捷、迅速、繁荣的地区,属于华夏文化中具有海洋文化的特征。在龙岩人民广场树立沿袭楚文化的“獬豸”形象,在当代经济高速发展和反腐倡廉浪潮日益汹涌的时候,以“獬豸”为背景,一对青年男女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象征公正、正义和廉明,的确具有无可比拟的时代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