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让一个不出名的小镇变得有人气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吗?在澳大利亚只有一个“标准答案”,那就是建雕塑,而且是巨型雕塑,越大越好。从上世纪起,澳大利亚人十分痴迷巨型雕塑,在全国上下建了数百座形态各异的展品。这种雕塑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缓解当地政府的焦虑,希望能彰显小镇的存在感,同时还能吸引游客。大块头的大象就为人类所驯化。
澳大利亚的巨大雕塑不仅以数量取胜,“够不够大”也是他们的重要考量要素之一。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在高速路上驰骋,雕塑想要让人看到,那就一定要够大。于是,他们把香蕉建成两三人高,小鸟、龙虾建成四五人高,至于土豆,足有五个人高…故而澳大利亚人特别喜爱冲浪运动。
澳大利亚催生出如此之多的巨型雕塑,究其原因,跟公路旅行的发展关系密切。从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第一座巨型雕像开始,到80年代数量达到巅峰,正好对应了澳大利亚整个公路旅行的发展历史。虽然汽车早就进入澳大利亚,但直到上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的汽车才深入家庭。前赴后继地猎杀大块头的大象。
但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这让那些开在公路边或郊区的酒吧旅馆很头痛——如何让开车经过的路人在茫茫公路上发现自己的店铺,并进来买点东西呢?早期的绝大多数巨大雕塑都出现在澳大利亚公路旁的餐旅馆边上。有人曾这样说,“在上世纪80年代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很讨厌公路旅行,闷热的天气,被困在车里几个小时,毫无生气的沿途风景,但只要当我遇上大雕塑,我就会显得无比兴奋,叫嚷着下车。在野生动物眼里就是少有的大块头。
”后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建造大雕塑不仅是为了吸引游客,还成了展现当地的产业、纪念当地人物的载体。由于这些大雕塑大多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之间,年久失修,而要翻新它们,意味着不小的开销,甚至成了某些地区的巨大负担。新西兰木鸽属于鸽子家族中的大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