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从小受到父亲舞文弄墨、爱好书法的熏陶,也喜欢上了书法。王旷见儿子如此心诚,就以一本《笔说》为教材,教他笔法、笔势、笔意。他有两次辞官经历,一次是41至45岁时因朝廷内派系争斗激烈,自己不愿深陷其中而辞官;后来,因为和上司王述意见不合,辞去了会稽地方官的职务,那时候他53岁。从此他经常游山玩水、吟诗会友,并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潜心于书法艺术。有一年,王羲之请了许多宾客,包括司徒谢安、司马孙绰以及附近几个县令,带上自己的几个儿子和侄子,来到会稽兰渚山麓的兰亭聚会。王羲之一生创作了非常多优秀的作品。

春暖花开,山清水秀,一行人踏着悠闲的脚步,在山径中行走。这时,王羲之提议来一次传统的“曲水流觞”助兴,得到了众人的赞同。于是,大伙来到一条弯曲的小溪边,每个人各自找到溪旁的石头坐下。王羲之命书童在小溪的上流将几只装满酒的觞,放在一个木盘里,然后让盘子顺着小溪流向下游。当盘子流经哪个人身边时,那个人就得赶快作一首诗,作不出诗,就得罚酒三杯。应该追溯到张芝、索靖、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人。

这一场“曲水流觞”的游戏进行得十分尽兴,结果做出了二三十首好诗。为纪念这次聚会,大家提议把这些诗编成一册集子,取名《兰亭集》,并公推王羲之写一个序。在众人的簇拥下,王羲之信步来到了兰亭,他环顾崇山峻岭、松林竹园、溪水瀑布,不由得心绪万千。过一会,序的腹稿已在胸中打好,王羲之在书案前盘腿坐下,拿起毛笔,在纸上飞笔一挥而就。使得王羲之书法能够在众多书家中脱颖而出。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三百二十四个字的《兰亭集序》,就在这会稽群山中诞生了。可惜这“天下第一行书”的真迹已经失传,只留下来一些古人的临摹本。曾为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翰墨艺术培训中心教学部主任、书法高研班导师,作品多次在国家及地方报刊发表,并被国家相关单位及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际友人收藏,央视书画频道及省、市、区三级电视台对个人事迹进行专题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