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代留下一点好的绘画作品一一李学“战疫”作品随谈

在现今被称得上当代创作中国“抗疫人物群像作品”第一人当非李学莫属。李学创作这些作品,包含了医护前线、物资运送、社区防疫等诸多场景;表现出在疫情到来之后的大事小情以及社会百态缩影。这些都是李学在疫情开始之后夜以继日创作出的新的作品。我感叹,在疫情爆发这段时间中国有多么多的画家而唯独李学闭门创作的“抗疫群像作品”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让我钦佩万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Date: 2022-09-24 13:30:43 | View: 34

为时代留下一点好的绘画作品一一李学“战疫”作品随谈

在现今被称得上当代创作中国“抗疫人物群像作品”第一人当非李学莫属。李学,中国著名艺术家,家住北京市通州宋庄李学美术馆,2017年冬我曾应邀府地拜访,到了2018至2019年我在上海策划并主持“2019第一届中华文化迎新年晚会”他携同爱人来沪出席,二年多了我们平时鲜有联系。庚子年伊始,一场疫情宅家的李学并没有闲着,他以足不出户的方式在家中拿起画笔,用他最为熟悉的创作方式,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武汉人民接连创作了三十余幅群像人物作品,展现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画面,看后令人叹为观止。广场雕塑在这些以牛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中。

广场铜雕快乐一家人物雕塑

李学创作这些作品,包含了医护前线、物资运送、社区防疫等诸多场景;这些都是李学在疫情开始之后夜以继日创作出的新的作品。我感叹,在疫情爆发这段时间中国有多么多的画家而唯独李学闭门创作的“抗疫群像作品”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让我钦佩万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李学不仅是一个画家,资深雕塑家,而且从他创作的这次“抗疫群像作品”来看,他的文化功底和画家文化艺术修养对创作至关重要。这是时下所见最早的记录现实生活的大型绘画作品。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雕像

李学的画不仅仅是感人,还有相当观赏价值在里面,艺术语言微妙是难以形容的。李学还以抗疫题材设计了一尊带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抗疫标志雕塑《驱疫神杖》,其“杖”李学采取变形、夸张、集中、提炼等雕塑艺术语言,将世界医学界共识的平面化象征的“蛇杖”融中国古老传说中的医药的起因的鹰蛇之战为一体,形成全方位立体的造型。其“杖”拔地而起,似有无穷的能量在肌体里滚动而爆发。中国农民画展展出的绘画作品以农民画为主。

公园母爱人物石雕

当是所有医药、医学、消除一切病魔疫妖的象征与神明。李学,给作品注入了思想,注入了感情,是有生命力,而不同于普通的写生或彩色照片传达给我们的仅仅是某个地方而异的信息。而是思想感情要丰富的多,是更加情感化思想和精神化的结合。李学的许多画作注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这些作品也传达着李学的精神与理想,他尽力地发挥看自己主观能动性,用画笔去表现大自然中的真善美,是拟人化的,潜移默化让人在对美的享受中去接受美的教育,思想的啟迪,并且是积极进步而向上的。李学表示,疫情的到来,不光是待在家里就可以,也不能坐视旁观,作为艺术家的使命、责任和担当更应该奉献出自己一份力,来鼓舞更多的人。在悲鸿走天下——徐悲鸿经典绘画作品山东特展的同时将推出与悲鸿艺术同行——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绘画成就展。

石雕阿诗玛

他说“那么多不畏生死的医护人员奔赴前线,与新冠肺炎病毒作斗争,让我感动,同时我坚信艺术力量能增强斗志,增添力量,坚定信心,也会让人们看到更多希望。自从疫情开始,他拿起笔至今也未曾停止过创作,他坚信抗疫一定会成功,疫情也终会过去,而英雄们的大无畏精神更值得永远颂扬。绘画作品只有深刻反映现实生活和有时代的印记才能给社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观赏李学《抗疫英雄》创作新作,之所以让我非常感人,就是因为他有深入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充满阳光,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使命去深度思考,挖掘出人物内心世界,从而引起时代共鸣。一个好作品就是在这种社会关注事件进展中表达创作者的爱憎分明的立场,通过描绘时代人物形象深刻揭示这个时代的主流文化价值,从而引起观众共鸣。大脑中和情绪相关的脑区的反应和他们欣赏音乐或绘画作品时是一致的。

企业风水球雕塑

我们的作品就是要引导人们向上向善,就是要唤醒人们心中的奉献与崇高的精神。中国古代曾发生疫情在防治方面找到治瘟疫良方及作出贡献的人物有:李时珍、孙思邈、华佗、葛洪、张仲景、扁鹊,所以这次武汉疫情,中华民族战胜疫情是必然的,面对国外大爆发疫情,国外不少国家都来主动找我们帮助,这充分说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力量。武汉疫情让艺术家李学想起他们,他又拿起画笔创作了引我们今天自豪的古代医学健康名家的群像,李学笔下创作的这些名家人物各个栩栩如生。马大嫂们的买菜篮子、洗菜用的塑料篓子、小朋友的绘画作品……在五彩灯光的点缀下。

不锈钢剪纸公园雕塑

李学,国家一级美术师,资深雕塑家、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全国少数民族协会理事,中国煤矿文联理事,美协雕塑部主任。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中华盛世》杂志艺术总监,民革中央《团结报》顾问,宋庆龄基金会海南文昌名誉主席。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