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堰画乡

孙新尖摄来到浙江丽水的古堰画乡,才知道是隔着瓯江相望的两个古村落:一个是堰头村的古堰,一个是大港头村的画乡。凡欲筑坝,须解决淤沙问题,于是在坝的一侧设计了一个闸门,初创了通济堰。通济堰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至今仍发挥作用。古堰画乡犹如一首隽永的诗、一幅江南的画、一曲悠扬的歌,让我心生欢喜。
Date: 2022-09-25 10:00:57 | View: 21

古堰画乡

当我看到一个拿着巨笔的手部雕塑时,如我所料,南岸的画乡确实与画有关,这里是巴比松油画基地。行走在江滨老街,两旁商铺林立,多半是二层,木质结构,也有青瓦白墙,古色古香。古村处于瓯江中游,因水而兴,历史上一直是周边货物的集散地、商贾云集的繁盛地。青石板泛着清幽的光,与其它古村不同的是,墙上恣意挥洒着油画,时不时见到卡通造型,俏皮可爱,艺术气息遍布每个角落。这些画很写实,笔触轻松,色彩斑斓明快,油墨香气中吐露出自然的芬芳,使人赏心悦目。巴比松为法国一个风景优美的偏僻小村庄,当时有大批画家前往居住写生,巴比松画派由此产生,成为19世纪著名的风景画派,风格自然写实。

大型立式关公铜雕

而在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全国各地的画家陆续来到丽水写生创作,画美丽风景、画百姓寻常生活,这种追求真实、表现生活的绘画创作与法国巴比松画派异曲同工,这正是“画乡”的由来。经过数十年发展,画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写生创作基地之一。老街一侧的商铺临水而建,随意从小巷中穿过,可到达江畔。这座桥为二墩三孔石平桥,建于北宋政和元年,是一座立体交叉石函引水桥,解决了砂石淤塞渠道的问题,令人惊叹古人的智慧。

创意造型不锈钢雕塑

村落保存了20多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民居,多为三合或四合式两层楼天井院落,屋顶是青色的瓦片,檐角上刻着精美的花纹。眼前一座老宅建于清道光年间,三合院式,抬梁穿斗,朴素中现出几分华丽。题额为“南山映秀”的民居则是四合院式,左右各设厢房。这四字不但称赞此地景色幽美,也流露出主人归隐田园之心。走上廊桥四下眺望,一条拱形大坝横跨瓯江支流松阴溪上,溪水奔涌而下,部分溪水流向通济古堰。一女子系着花布围腰,撑着竹排,正一篙一篙地划向对岸,像在蓝莹莹的丝绸上犁开了一道口子,好一幅绝美的图画。

不锈钢体育跨栏人物雕塑

时光已过去1500余年,修建古堰的詹南二司马早已不见身影,只留下江边的雕塑,叙说人类的奇迹。早在南梁时,朝廷派出詹司马、南司马前来治水,他们集民间智慧,成功建起拱形坝截流。凡欲筑坝,须解决淤沙问题,于是在坝的一侧设计了一个闸门,初创了通济堰。尔后,经过一代又一代先贤与民众不懈努力,特别是到了南宋庆元年间,曾任同知枢密院事的何澹奏请朝廷调拨三千名兵士重修通济堰。

不锈钢镂空牛雕塑

针对木质坝抗洪能力弱的老问题,采用当地青年穆龙的建议,用松木桩打坝底,用石块筑坝,石块间雌雄缝连接,使大坝牢不可摧,成就了以引灌为主、储泄兼备,由干渠、支渠、毛渠三部分组成的竹枝状水利工程,滋润着碧湖平原万亩良田。八百里瓯江日夜奔流不息,恰似一支灵动的画笔,画出了迷人的自然风光,画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景致。古堰画乡犹如一首隽永的诗、一幅江南的画、一曲悠扬的歌,让我心生欢喜。

园林景观仿古石雕栏板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