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写下悼念文章《纪念白求恩》,后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中。这句话和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一同深深地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诺尔曼·白求恩,出生在1890年3月3日,终年49岁,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一尊高3.3米的白求恩汉白玉雕塑和一座高4.9米的纪念碑高高耸立在白求恩展览馆正前方,这篇《纪念白求恩》就镌刻在纪念碑四周。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援助中国人民反法西斯,1938年3月,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延安。同年8月,白求恩担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悉心致力于改进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地救治条件,有效降低了伤员死亡率和残废率,组织医务人员制作了各种医疗器材,编写医疗图解手册,传授医务知识。同时,他还倡议成立特种外科医院,举办医务干部实习周,加速训练卫生干部,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

为减少战士的伤残和痛苦,白求恩和同事们将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又倡议将松岩口村的龙王庙改建成模范病室。一个月后,白求恩模范病室在日军扫荡中被烧毁,仅有大门门楼和一棵古松树得以幸存。那责任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在中国工作一年半的时间里,白求恩在此工作一百多天,为中国人民的医疗事业和抗日战争作出巨大的贡献,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68年,国家文物局按照原样重新修建了白求恩模范病室,同时,在旧址东侧新建白求恩纪念馆,展示了白求恩同志光辉的一生,供后人学习传承。

1982年2月,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9月,这里被命名为“国家级抗战遗址、设施”。如今的白求恩展览馆由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白求恩纪念馆两部分组成。有着880多年树龄、曾见证白求恩在此日夜工作的古松树依然挺拔,守护着这里的一切。白求恩纪念馆馆长杨俊彪介绍,如今来这里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年接待游客量约5.2万人次,尤其是来自全国的各大医学院校的学生们,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得到了传承、发扬光大。

在180公里之外的省城太原,有一所以“白求恩”命名的医院。每天有数千名医务人员走进这所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标准最高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在每一天的工作中,他们铭记白求恩精神,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坚定决心和终身追求,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山西白求恩医院先后派出7批共149名医务工作者奔赴湖北,支援当地抗疫工作。”80多年前,白求恩从地球另一端踏上征程之前的话,在今天依然掷地有声,激励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