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浙江湖州营盘山景区因一座女子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引发网友热议。4月16日,景区工作人员表示,这些雕塑讲的是古代二十四孝,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是24孝中的一孝,这是老祖宗一辈一辈传承下来的。面对网友的吐槽投诉,该工作人员认为,投诉的可能是年轻人,不懂孝。所谓“乳姑不怠”,说的是唐代崔琯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

后来崔琯做了大官,遵从曾祖母的临终遗嘱,也十分孝敬祖母唐夫人。无法否认,“二十四孝”中的故事的确激励过很多人,但如今,“乳姑不怠”典故本身缺乏科学性,且坦胸露乳的雕像在景区内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投诉的可能是年轻人,不懂孝”“给婆婆喂母乳的雕塑是24孝中的一孝,这是老祖宗一辈一辈传承下来的”。古人留下来的东西就一定是精华,一定要一代人一代人地传承下去吗?

对任何文化来说,都有其现实的局限性,在一定的年代,在一定的社会语境里,其可能是适用的,但换个语境、换个年代,则可能是完全相反的结论。同样的,在“二十四孝”里面,不只是“乳姑不怠”给人极大的违和感,其他的一些故事也应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晋代郭巨家中口粮紧张,为奉养老母,他就要把儿子活埋了,这样的“孝”肯定不能效仿。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相关的故事背后有弘扬孝道、要求我们孝敬父母与长辈的善意在,但在如今的时代,故事本身已经是“糟粕”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孝道文化,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二十四孝”。早在2012年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就共同发布了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这里面,有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不得不说,这样的标准更加接地气,与我们的生活也更贴近,更加符合新时代的价值观。如今的我们弘扬孝道文化,既要传承也要创新,所谓“传承”,就是发扬好的文化传统,弘扬“孝文化”依然是亘古不变的主题;

所谓创新,则是任何的传承都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厚古薄今、囫囵吞枣,而应与时俱进。只有创新发扬与现实更加契合的文化内涵,才能最大限度地弘扬好新时代的孝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