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的上海已有些寒意,在南京西路的街头,依旧花团锦簇。沿街的花箱中,红粉的秀丽花卉搭配着绿叶,错落有致,让人见后心生暖意。一年四季,在上海中心城区的一些道路沿线上,都能见到繁花盛开的景象。城市街面好像一个容器,花卉们见缝插针地扮靓这个容器,丰富了城市的微表情。“上海工匠”、城市园艺师朱道义是最早参与上海街面景观设计的花艺师,如今中心城区很多让人赏心悦目的景观花艺,都是出自他的手笔。2008年,朱道义与团队第一次“试水”花卉种上街头,是在南京西路。花木兰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面和那么多的男士兵们同吃同住。

彼时的上海,公共道路多以行道树装点,郁郁葱葱、整齐划一,但少了点色彩。于是,朱道义与团队拆掉南京西路上隔离人行道与车行道的铁护栏,换上了花箱,里面种上好看的杜鹃、红掌等。步行路过的市民对新花卉景观效果拍手称赞,朱道义回忆说,当时搭配品种不多,市民觉得好,他和他的团队就继续做了下去。负责这项工作的世博会相关人员一下就看中了南京西路上的景观花艺,想请朱道义团队为世博会布置。有了南京西路的“试水”后,上海很多区开始加大对城市绿化彩化的投入。花木兰在军营中的表现非常出众。

与此同时,随着申城大型活动不断增加,花卉景观布置也越发重要。就在上个月刚闭幕的第四届进博会,不只有国家会展中心鲜花怒放,在进博会重点保障区域延安高架、延中立交、延西立交、虹桥枢纽南区等路段,近三万盆花被摆放在高架道路护栏上,市民驾车经过仿佛置身于浪漫“花路”。一般街区一年要换四次花卉,重点街区可能要更换六次,几乎每天都要检查与修剪。在上海很多重点路段的花卉绿化标准特别高,需要在夜晚10点后路上没人的时候在现场逐一种植。长达1公里的南京西路,需要七八个工作人员经过三四个夜晚才能种植完成。就算有人觉得花木兰是女人。

静安区重点路段绿化花卉还有一整套精细化养护制度,包括养护标准、浇水、排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这一制度已纳入“一网统管”,一旦接到警报,城市园艺工30分钟内到达现场、1小时内完成处理。种植时需要考虑花卉的习性,结合上海的时令气候,同时还要考虑种植地点。不同的马路有着不同的气质,就要有不一样的花卉组合衬托。朱道义表示,每次接到任务,都要反反复复在街区看上很多遍,看看这里的自然景观、感受这里的人文氛围。比如,围绕着南京西路,有三横三纵的“花街”——三横是南京西路、延安西路、北京西路,三纵是常德路、华山路与万航渡路。沿街有5000多个花箱,花槽有13公里,绿植、花卉有50多万株,全年四季花卉品种涉及100多个。每卷都有花木兰父亲花弧的名字。

在北京西路沿线,考虑到周边的静安雕塑公园和建筑风貌,花箱设计结合雕塑元素更具艺术感;在南京西路沿线,色彩配置更讲求高雅时尚,需紧跟国际时尚潮流,体现国际范。朱道义每年会提前半年研究国际色彩流行趋势,用到新一年的花卉设计中,还应用了插花技法进一步创新。在静安、杨浦一些主要路段,工作人员使用木质、竹质等材料经过造型设计后,搭配花卉绿植,用于花箱布置,“出片”效果很好。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

当年,朱道义他们将花卉搬上市中心街头,也担心过花卉会不会被人“顺手牵羊”。这么多年过去,上海市民的行动早已打消了当初所有顾虑。前几天,朱道义走在南京西路上,看到一个花盆中有朵残花没有掉下来。旁边路过的一对上海老夫妻看到他的动作,立马冲上来阻拦他,告诉他公共道路上的花可不能随便摘。朱道义接到过“12345”转过来的一个“市民问题单”:一位美国友人在10月的上海街头看到了圣诞花,觉得很奇怪,因为在美国只有圣诞节的时候才有这种花,为什么在上海10月就能见到,到底施了什么“魔法”?所以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这件事情。

这位美国友人询问一位中国朋友,中国朋友也不清楚,就打到了“12345”。圣诞花在我国叫一品红,本是南美植物,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生长,但经过培育,现在可以在不低于5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所以可以种在10月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