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8日上午,“灰姑娘”雕塑原创者的儿子,同为雕塑艺术家的潘东铃老师和他从事高校美术教学、民艺民俗研究的爱人鲁梅老师,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备好茶水,静待几位客人的到来。不一会儿,几名两鬓斑白的长者相约而至,在穿过工作室的大厅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一尊小巧的石膏像身上。这是一尊女性的裸体石膏塑像,因为年代久远,显得有些陈旧,作品的头部向一侧低垂,双臂残缺,宛如断臂维纳斯,“这不会是‘灰姑娘’的小样吧?灰姑娘和平鸽……当初没有不锈钢材料。

参加这次聚会的长者中有著名雕塑家郭心聪先生、潍坊仿古铜领军人物赵益民先生、雕塑艺术家于伟先生,还有知名文化学者、艺术评论家齐鲁滨先生。大家惊喜地围着这尊石膏像细细地打量着,他们不曾料到还能再次见到它,看着这尊曾经饱含他们情感与艺术理想的雕塑样稿,38年前那段泥巴与汗水杂糅、炉火与金属碰撞的激情岁月再一次从眼前闪过。38年前,他们都是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一件史无前例的城市雕塑作品把大家聚到一起,那时,他们谁也不会料到,这会成为一件载入潍坊历史、走进潍坊百姓心中的作品。很多低智商的女人都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1984年,潍坊市在市建委城市规划局组建“潍坊市城市雕塑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正是由父亲潘连三担任。潘连三先生出生于1937年,1965年从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先后在荣成、掖县工作,直到1972年调回潍坊。1979年,山东省文化局和省文联举办首次雕塑展,由潘连三等人参与设计创作、代表昌潍地区参展的9件雕塑作品和17件彩塑作品,以总数26件的体量,占全部参展作品的近十分之一。灰姑娘与公主灰姑娘在变身之前是一位勤劳而又质朴的小女孩。

作为潍坊雕塑界教父级的人物,当时47岁的潘连三担此重任实至名归。转入城市雕塑办公室工作之后,潘连三立即着手主持潍坊市城市雕塑的设计和创作。潘东铃找到了父亲于1984年5月写给潍坊市政府的两份报告。在《潍坊市城市雕塑建设近期和长期规划》报告中,他提出了众多城市雕塑的构思规划,其中就有后来承载着潍坊市民集体记忆的“灰姑娘”。而迪士尼第二大公主灰姑娘。

由潘连三先生起草的《潍坊市城市雕塑建设近期和长期规划》报告中,他提出了众多城市雕塑的构思规划,其中就有后来承载着潍坊市民集体记忆的“灰姑娘”。而实际上,“灰姑娘”的官方名称为《春鸽》,为了尽快启动城市雕塑的各项工作,潘连三还向市政府打了一份申调雕塑本科毕业生的报告。正是这个机缘,当时二十多岁的郭心聪、胡立华、于伟加入到了潍坊城市雕塑的创作队伍中来。一如雍正爱上甄嬛、王子爱上灰姑娘。

当时,潍坊青年路刚刚修建一新,大路的北首是潍坊市区第一个街心环岛花园。按照潘连三先生提出的《潍坊市城市雕塑建设近期和长期规划》,潍坊市建市以来的第一座城市雕塑就要矗立在这里。实际上,根据文件显示,此处雕塑原方案并不是《春鸽》,而是《朝晖》。《朝晖》由三个青年组成,一男二女,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前方,象征新时代的青年,也与青年路的名称相符。有的人想到灰姑娘的马车。

据郭心聪回忆,当时市政府希望雕塑能在“五一”落成,然而《朝晖》因人物多,不能如期完工,当时与《朝晖》同时创作的《春鸽》进度要快一些,阴差阳错,《春鸽》被推向历史的前台。而《朝晖》建成后被安放到了昌邑市青年路,后来又移至昌邑体育场。潘东铃介绍,《春鸽》创意小稿父亲早在1983年之前就已经完成,存放在他工作室大厅里那尊断臂的裸体石膏像就是当时的小样,后来父亲在此基础上又做了着衣第二稿,此稿郭心聪也有参与。而在制作《春鸽》等大泥稿过程中,为了在设计中体现出山东姑娘的特质,潘连三带领创作团队专门去沂蒙山区写真,仔细斟酌山东少女的脸型特点,进入到具体设计环节,创作团队又邀请本埠少女担任业余模特,呈现雕塑人物动作及体态。自恋大明星X圣母灰姑娘。

据当时参与创作的雕塑家于伟回忆,当时邀请的模特有六名之多,创作者们不断调整模特的表情、姿势,最后的塑像集合了各位模特身体部位的长处,只为展现出最美的一面。当年只有21岁的她,至今仍把为《春鸽》当模特作为自己最值得骄傲的青春经历。李金花告诉记者,当时她在露天里,保持双臂展开的姿势,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后来,为了便于创作者从各个角度观察人物的神态细节,她又站上四五米高的架子。如今,当她再给大家讲述当年的情形时,仍情不自禁地展开双臂,熟练地摆出模特的动作,仿佛这一切就在昨天。就算是Q版画风也只是在灰姑娘的魅力中添加了一点可爱而已。

经过“等大泥塑稿创作”和“铝合金材料稿制作”两个重要环节后,《春鸽》最终形成作品呈现。回忆起《春鸽》,已经65岁的赵益民眼睛里又散发出年轻的激情。赵益民说,当时《春鸽》采用铝合金铸造,那个时候国内做过城市雕塑的城市少之又少。如此大体量铝合金的城市雕塑放眼全国也少见,而他们更是没有任何经验。他们先研究了铝合金这一材料的特性,然后跑到当年黄家庄一个铸造厂里反复试验。在整个团队的密切合作下,经过大半年的时间,才用无沙箱精密铸造工艺把《春鸽》做好。灰姑娘有南瓜马车作为婚车。

而在铸造过程中,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铝合金难以焊接,因此在制作金属材料稿时参考了古代雕塑的一些手法,分构件铸造,然后进行嵌合,而嵌合处多隐藏在衣服的纹路之下,并不为人所察觉,不会影响到作品的完美呈现。可是当《春鸽》铸造出来后,大家发现铝合金的金属光泽过于亮眼,置于阳光下更加刺眼,不能完美地体现雕塑明暗对比的美感,于是又调试出一种着色涂料,使得雕塑产生出一种统一的灰色质感,随着时间的推移,雕塑表面产生氧化,呈现出更加稳重的深灰色,而正是这种颜色,人们给她取名“灰姑娘”,以至于她的官方名字被逐渐淡忘。潘东铃告诉记者,在泥塑放大制作环节中,陈修林、郭心聪、胡立华、于伟、赵益民、丁汉忠以及从山东艺术学院的雕塑教师隋建国、袁威青、曲师大美术教师王熹等其他成员都参与了进来,付出了积极的努力,而父亲潘连三在介绍这部作品的时候也一直谦逊地表示这是集体创作的作品。凭借其标志性的灰姑娘城堡。

1985年5月1日,“灰姑娘”被树立在青年路北首的街心环岛。郭心聪还清楚地记得,揭幕那天十分热闹,《春鸽》被巨大的红布盖着,市民们翘首以盼期待一睹她的芳容。而揭幕时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红绸可能被雕塑的头部勾住了,揭幕的领导使劲拽了三次才拽下来。这座前所未见的雕塑也迅速成为潍坊市区的新地标,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小时候她跟着父母从家里坐5路公交车去百货大楼,看到“灰姑娘”就知道到站了。灰姑娘手捧鸽子的形象可谓是深入人心。
亲眼见证“灰姑娘”落成的齐鲁滨当时也是二十出头的青年,对于这座雕塑他从来不吝赞美之辞。齐鲁滨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之后,雕塑艺术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三阶段,反映普通人物平民的形象,而“灰姑娘”正是第三阶段的具体表现,把创作题材定位在了普通山东姑娘的青春、健康、美丽的形象上,正是这种“邻家女孩”式形象的成功塑造,引起了公众集体共鸣。尤其是“灰姑娘”在创作过程中邀请了那么多的模特,从群众参与度来讲也是十分难得的。后母与父亲的结合并没有带来灰姑娘式的悲剧。
齐鲁滨告诉记者,“灰姑娘”雕塑取得巨大成功,除了艺术创作上的成功之外,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她填补了潍坊这座城市公共环境主题雕塑的空白,作为首创首发,自然会引发公众的巨大关注。“灰姑娘”所处的城市空间位置,在青年路北首与胜利大街的交汇口环岛中,当人们乘坐1路公共汽车,沿着青年路由南而北,到胜利街路口逆时针缓缓绕行环岛继续西行,似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透过车窗环绕注视“灰姑娘”,很容易留下一段打动人心的审美愉悦感受。鲁梅认为,从城市空间来看,当时潍坊的城市高度普遍偏低,在那种空阔的天际线下,高达5米的“灰姑娘”在空间视觉效果上就非常醒目突出,成为一幢标志性的主体形象。有一天灰姑娘成为公主与王子幸福的在一起的事情。
另外,青年路北首丁字形的特殊道路结构,更是让“灰姑娘”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人们乘坐公交车绕环岛一周,透过车窗凝望“灰姑娘”,那是一种360度全方位的美丽。而且,人们与这样一座首次矗立于街头的美丽雕塑邂逅,就如同初恋一般,记忆深刻而美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令无数潍坊着迷的“灰姑娘”,在青年路路口默默站立7年后,开始了她的颠沛流离之路。小方盆控养的灰姑娘当然花盆怎么搭配最终还是要看我们个人的喜好。
“灰姑娘”起初是被移到了人民公园,或许当时的管理者看不上“灰姑娘”灰不溜秋的形象,于是叫人给她刷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油漆,成了“白姑娘”。潘东铃告诉记者,当年,父亲听说“灰姑娘”被刷上白漆后非常气愤,一件包含众人心血与情感的艺术品就这样被糟蹋了。然而,这还不是“灰姑娘”最终的悲惨结局,当人民公园也开始改造后,“灰姑娘”又被挪到他处,从此下落不明。当李金花得知“灰姑娘”再也找不到时,她懊悔不已,作为“灰姑娘”的模特之一,她才发现自己居然没有一张和“灰姑娘”的合影,“灰姑娘”就这样不辞而别了。2012年,又有网友发起寻找“灰姑娘”的活动,当时齐鲁晚报记者还有幸采访到了潘连三先生。由本报联合平民电影工作室、山东灰姑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山东省版画家协会主办的呼吸山东当代艺术大展。
提起失踪的“灰姑娘”,潘老十分心痛,潘老说,“灰姑娘”是潍坊第一座城市雕塑,当时潍坊正处改革开放初期,由“小城”向“大城”迈进,城市建设生机勃勃。他对“灰姑娘”这个称号很是喜欢,在他心中,这座雕塑象征着潍坊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和平的理想信念。可是,在城市变大的过程中,“灰姑娘”却丢了,就像丢了自己的孩子一样。当时,潘老还希望市民能提供线索找到“灰姑娘”,然而这个愿望直到老人去世时也未能实现。本次展览由平民电影工作室、济南时报、山东灰姑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山东省版画家协会主办。
潘东铃告诉记者,“灰姑娘”创作时,他还是一个高中生,不过他经常到“灰姑娘”的创作现场去。而正因如此,“灰姑娘”也成了他心头挥之不去的牵挂。1月8日,面对重逢的前辈们,潘东铃激动地掏出手机向大家展示两张照片,照片中的内容正是他几经周折寻找到的“灰姑娘”,令人遗憾的是,“灰姑娘”仅存一个头部和一条手臂,其余部分仍不知下落。1月8日晚,当潘东铃通过“潍县老事儿”的直播间告诉大家这个消息后,主持直播的事儿君难掩泪水。从早期要被王子拯救的白雪公主、灰姑娘。
潘东铃告诉记者,是否向大家透露这个消息他思量了很久,他担心那些深爱“灰姑娘”的人们会心痛,怕这些残件会影响“灰姑娘”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印象。可是他觉得还是应该给众多关心“灰姑娘”的市民一个交代。潘东铃告诉记者,“灰姑娘”的残件找到时,上面还留着厚厚的白油漆,他费了很大的劲才冲洗处理掉,使“灰姑娘”又露出她的真容。与此同时,一个重塑“灰姑娘”的想法,也在他脑海中萌生。没办法在集邮灰姑娘的王子。
潘东铃说,重塑“灰姑娘”,在艺术和技术层面都没有难度,保留下来的这两部分构件,这是“灰姑娘”留下来的火种,他还有父亲留下来的设计小样,加上众多照片作为参考,他有信心做到95%以上的复原度。潘东铃的想法得到了各位老师的一致赞同,他们表示,如果需要的话,愿意再次为“灰姑娘”联手合作一把,让“灰姑娘”重生。她告诉记者,“灰姑娘”当年所处的城市空间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复原,选择合适的空间、位置摆放就非常重要,即便是再次将其树立在原本的位置,或者是完全复制原来的高度,是否能够呈现当年的城市空间美学效果,需要慎重综合考量。记者提到,2019年,潍坊对白浪河绿地广场改造,当时就提出要重塑“灰姑娘”,对此鲁梅表示,从空间美学效果看,灰姑娘坐落位置需要寻找合适的空间,不过这需要城市规划部门和政府部门主导和支持。丢了水晶鞋的灰姑娘灰姑娘果然是一位非常美丽的公主。
齐鲁滨表示,潍坊的城市雕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属于出道即巅峰,潘连三先生是潍坊雕塑界的领军人物,带动并影响了潍坊城市雕塑的发展,应该说走在了全国同时期同级别城市的前列。“灰姑娘”可以当作一个文化现象去探讨,人们追怀“灰姑娘”,其实就是梳理潍坊当年这种开风气之先的情怀与乡愁。潍坊是“中国画都”,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书画之都,其格局更应该定位于打造美术之都、艺术之都、文化之都。所以,应该呼吁这座城市要重视主题城雕对于城市空间形象提升的作用,潍坊可以尝试复原“灰姑娘”或者新创作一个能够媲美“灰姑娘”、能够代表潍坊城市气质和格局的主题城雕。在对灰姑娘进行肖像描写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