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牛/孺子/深圳:著名雕塑家潘鹤去世 他创作的孺子牛是一代人的深圳记忆

安放在深圳市委大院门口的这件“孺子牛”雕塑,作为一代人的深圳记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深圳精神的象征。11月22日,《孺子牛》的作者、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去世,潘鹤与《开荒牛》的故事,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1982年,在广州南村铸造厂内,记者将著名雕塑家潘鹤正在雕刻《孺子牛》的瞬间定格。
Date: 2022-09-27 11:24:44 | View: 29

孺子牛/孺子/深圳:著名雕塑家潘鹤去世 他创作的孺子牛是一代人的深圳记忆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梁瑛

勾头蹬腿,筋肉暴起,浑身使力,喘着粗气,一头奋力向前的青铜老牛,正努力将身后的一个巨大的树根拉出地面……安放在深圳市委大院门口的这件“孺子牛”雕塑,作为一代人的深圳记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深圳精神的象征。11月22日,《孺子牛》的作者、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去世,潘鹤与《开荒牛》的故事,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潘鹤先生去世,享年95岁

深圳经济特区刚成立那一年,潘鹤就受到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邀请,希望能在市委市府大院内建一座雕塑,来表达特区建设精神,以鼓舞广大干部群众。但雕塑的题材却几经讨论,难有定论。深圳又名“鹏城”,有人提出雕塑一个“大鹏”,既蕴含着深圳历史,又能代表特区一飞冲天,当年潘鹤认为,“大鹏”放在山岗上还可以,放进四周都是高楼大厦的市政府大院里,像是关进了“鸟笼”,不合适。后来又有人提出了做莲花、做狮子等提议,都被否定了。直到有一次开玩笑的时候,一个情景在潘鹤的脑海中一闪而过:“特区里那些忙碌着的推土机、拖拉机、汽车和建设者不都像是一群牛吗?”于是潘鹤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改革开放、搞特区建设,深圳经济特区从无到有,要求我们这一代人奋斗到底,雕塑一个“开荒牛”最合适不过了。

不锈钢游戏卡通人物雕塑

几天后,潘鹤到关外宝安县办事,偶然在一农舍旁看到两块老树根,艺术家顿生灵感——搞特区就是要“开荒”,要拔掉“劣根”,如果在“拓荒牛”的后面再加上这个树根,正好意味着“特区”干部要铲除旧根,把封建意识、小农意识、保守思想和官僚作风连根拔起。于是,他用8块钱买下了这块造型独特的老树根,把它运到了市委市府大院。《开荒牛》的形象,就这样确定下来。后来考虑到“将来开荒完了怎么办”,在雕塑罗成之后,潘鹤先生取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之意,在雕塑基座上刻下了“孺子牛”三个字。

仿铜玻璃钢骆驼

1984年7月27日,《孺子牛》雕塑落成,深圳市领导为该雕塑揭幕,一座代表凝聚着特区开拓精神的铜雕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揭幕时,市委大院聚满了人,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是来自特区内的大学生及年轻创业者,他们欢呼雀跃,相争着与市领导及我留影纪念。潘鹤当时曾经深有感触地说:“特区建设正是需要大批年轻有为的人,看来拓荒牛后继有人哪。”一时间,“拓荒牛”成了深圳的象征,参观者潮水般慕名而来。不少群众、游客在《孺子牛》前留影纪念。

漆金观音菩萨佛像

1999年,深圳市委常委会通过决定,因太多市民跑进市委大院内和《孺子牛》合影,所以决定将《孺子牛》铜雕整体迁到了市委大院大门口外的花坛上。同时,市委大院围墙后退10米,为市民再献出一块绿地,方便群众、游客和《孺子牛》雕塑的参观拍照。

△1982年,在广州南村铸造厂内,记者将著名雕塑家潘鹤正在雕刻《孺子牛》的瞬间定格。

《开荒牛》的雕塑,为什么能够成为深圳精神的代表?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振华认为,这与那个特殊的时代有关,《孺子牛》是中国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时期的重要符号。孙振华说,潘鹤先生在这件作品中,给过去人们很熟悉的牛的形象,赋予了一个时代新意义。“孺子牛”、“革命老黄牛”,这种社会主义经验中人们很熟悉的形象,放到刚刚改革开放的深圳,被艺术家赋予时代含义,比如“挖掉穷根”,“奋力拼搏”、“迎难而上”,标志感特别强,象征性也特别强,这样一个形象,引起了早期深圳人的一种普遍共鸣,可以说是雅俗共赏。

公园凉亭双层石雕亭子

同时,孙振华也强调,这件作品的传播如此广泛,也与潘鹤先生在雕塑界的声望和地位有关,他在1949年以后,创作了一系列重要的公共雕塑作品,在雕塑界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