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担当”大展最强导览来了!听省文联主席许江讲浙江文艺故事(上)


Date: 2022-09-27 13:20:34 | View: 44

“百年担当”大展最强导览来了!听省文联主席许江讲浙江文艺故事(上)

前几天,因台风来袭,浙江展览馆暂时闭馆,今天已经重新开放。00均可观展,展期目前暂定截至7月31日,千万不要错过哦~这段时间,我们大家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我们浙江省文联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筹备和布置了这个“百年担当”的展览。我们追溯了浙江文艺界百年来走过的道路,逐迹一代代名师重要的艺术作品,从浩若烟波的艺术品当中,进行梳理,形成了这次展览的主要脉络。

毛主席商谈国事人物园林景观铜雕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浙江文艺创作的这支红色之旅,百年来的成就和担当。在我身后,这件群雕叫《攻坚》,它是应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要求,历时三年创作而成。这件雕塑上有67尊人物和众多场景,从黄河船夫到红旗渠,到大庆油田,到九八抗洪,再到铺就西北的幸福路。而在北京刚刚落成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它的西广场上,有四尊大型群雕。其中一件就是这件《攻坚》的放大件,15米长,由汉白玉雕成。这件5米长的雕塑和北京的党史馆广场上长达15米的巨大雕塑,把我们这个展览和我们党的伟业联系在一起。

广场毛主席铜雕

所以我们把这尊雕塑摆在序厅的中央,希望大家来看这个展的时候,会到这座雕塑前来打卡。这场展览一共分4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红色史诗”,是以一批重要的重大题材的绘画来揭开展览序幕,揭开“百年担当”的历史长卷,所以叫“红色史诗”。第一个特点,这里的画不只是把画作简单地挂在墙上,它们的呈现是根据一个个群块,把画与它相近的作品放在一起,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件作品,而是一群作品,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的想法,而是一批艺术家的感情。

校园毛主席伟人铜雕

第二个特点,不仅仅是这件作品在这里展出,还有关于这件作品后面的故事,作品的草图、与它相同主题的其他作品,都放在一起,我们可以比较地来看。这两个特点,使得这场展览让我们来到这里,看到了这些作品,看到了这些艺术家,还看到了艺术家创作这些作品的独特的情怀和藏在作品深处的内涵。陈望道是浙江人,创作者是浙江的老版画家甘正伦老师。5张木刻以连环画的组画方式,来展示当时陈望道翻译的情况。旁边还有翻译过来的《共产党宣言》早期出版的原版书。

大理石挥手毛主席雕塑

这边还有一件浙江民间工艺家用东阳木雕手法雕刻的《真理的味道》:我想,孩子们来到这里,《共产党宣言》可能离他们很遥远,但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会让他们感到亲切,这一幕会刻在他们的心里。党史馆建成,中国的画家们为党史馆画了200多张党史主题的绘画,一个满满的长廊,第一件就是这件油画。我们的近代史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所以我们看到这幅画面上,青年们愤怒于当时的北洋政府签订卖国条约,他们集结游行走过天安门广场,所以这件作品的题目叫《红潮》。

立式毛主席铜雕

围绕“五四运动”主题的绘画,之前有很多人画过,这张是中国画。在这里,我们就展出两张,大家可以看到,在画家们的心里,“五四”的场面是怎么样的,他们用一种怎样的画笔来再现中国历史上这动人的一幕。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油画,在很多地方都亮相过,实际上创作这幅画的两位画家,他们画了不只一幅,而是画了三幅。13位中共一大代表,真正到南湖的只有11位代表,他们画了这11位代表,气宇轩昂登上小小丝网船的历史瞬间,这幅画的名字叫《启航——中共一大会议》。这是他们的启航,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启航,也是中国历史的启航。

伟人毛主席头像铜雕

我又要讲到来参观的小朋友,他在这里,通过雕塑、绘画,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幕,如果有机会到南湖去,又看到那艘红船,脑海里一定会串联起一个建党的瞬间,这对于孩子心灵的教育是非常好的。要感谢这些艺术家们,他们通过创作来再现历史的这一幕。这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个展览以一种文化谱系的方式,把相同主题的创作,把作品和草图、小稿,组合在一起,让大家看到一群艺术家,一代艺术家,如何展现我们的历史。

毛主席园林景观铜雕

素描稿和油画很不一样,我觉得这几个人物的素描画得非常精彩,精彩的程度可能超过了油画。这幅画里头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看这些人物的服饰,那是中国南方的农民,是不是?大概在1930年,鲁迅先生请了内山先生的弟弟,他是日本的版画家,在上海办了一个版画讲习班,鲁迅亲自为讲习班做翻译。鲁迅先生在美术上的造诣是很深的,他写过中国美术史。鲁迅先生在版画里看到了一种活生生的现实主义的力量,他认为版画能够像匕首一样来剖析现实,揭露反动势力,具有战斗的力量,他要鼓励版画。

毛主席伟人铜雕

所以他一手扶持了中国的新兴木刻,而新兴木刻讲习班里头有好几个学员。有一个同学叫胡一川,后来成为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的院长胡一川先生。我们感觉到,画中的人在呐喊,在愤怒,这不是他个人的呼吼,是一代人的呼吼,是中华民族的呼吼。这种表情这种刀法,刀刀向木,刀刀见血,这是我们中国版画的传统。在这里,既能看到革命的斗争历史,也能看到中国人物画的变迁。以前的中国画不像这一代画家那样贴近生活,而是强调写意,意到就行了。

挥手毛主席校园伟人石雕

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现实主义绘画,歌颂人民,表现人民,在上世纪60年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张漾兮是中国美术学院最早的版画系主任,庄子曼先生在我的印象中,他早期是研究素描的。但在上世纪50年代,他们创作了《巧渡金沙江》这幅油画。你看这幅画,有点像风景当中的一幕,有那个时代的情味和特色。这幅画有两个题目,我小时候知道这幅画叫《我要参军》,现在叫《贫农的儿子》。他们也许是无家可归,也许是从家里跑出来,带着他们所有的家当。

坐式毛主席校园伟人石雕

虽然只是两个背影,但画家栩栩如生地刻画了贫农孩子那种参军的渴望、坚强的意志。所以,这幅画是中国早期新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之作,请记住蔡亮先生的名字。”这是毛主席纪念白求恩文章的开头,我们这一代人都可以背下来。这张照片我们把它放到那么大,你看边上为什么有这么一圈黑?因为当时的胶卷边上是有一圈黑的,为了还原胶卷的质感,我们也复原了这一圈浓浓的黑灰色。这幅画是宋韧先生和肖锋先生一起创作的油画,为了能够表现白求恩同志的形象,所以转到了白求恩的正面。

这是画家想象的,想象白求恩正坐在桌子旁边休息,也许边上有一个人叫了他一声,他扭过头去,让我们看到了白求恩这样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和蔼可亲的一面。而在那个时候,胶片是金贵得不得了,据说一名摄影师手上只有很少量的胶片,怎么办?他们弄张纸,把这么大的一张胶片裁成更小的1/4,其他用纸挡住,一张照片就可以拍四个人,每个战士冲锋之前拍一张照片。可能还有更多无名的烈士没有留下形象,就那样离开了。年轻的一代,今天拿着手机“咔咔咔”无休止地拍,但在那个时代,胶卷记录下的是多么珍贵的一幕啊。你看这个爆破后的漫天尘土,匆匆后撤跑回来的身影,这样一个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画面,我想会撞击每个人的心扉。

他是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战斗得只留下最后一颗子弹,然后把相机和自来水笔砸掉,最后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幅画的作者是秦大虎、张定钊,秦大虎当年就是小八路。你看这两个形象,老八路和小八路,健康、淳朴、开朗、热情。这幅也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名画,叫《英勇不屈》。这是我的老师全山石先生留苏回来以后,画的第一幅画,掩埋战友的尸体,宣誓继续战斗。这是《南昌起义》,现在大家都觉得《南昌起义》就是这个样子了,这后面的建筑当时叫八一旅社。

画这张画的黎冰鸿先生,是中国美术学院的老副院长,我读书的时候在第三工作室,工作室的主持人就是黎冰鸿先生。他的这幅画也是很多人画的《南昌起义》中最被取信的,所以现在国家博物馆、党史馆用的都是这一幅。大家觉得,在伟大的夜晚打响第一枪的场面,就是这样的。只是今天,我们通过所有收集到的资料,通过我们对历史的感情,觉得这就是当时发生的一幕。据说,黎冰鸿先生当时在八一南昌纪念馆的地板上睡了20多天,最后觉得那一晚应该在这个门口有一场誓师动员会,主要的领导有周恩来,边上是朱德、贺龙,这个是叶挺。所以,我们大家都把这张画看作是八一南昌起义的真实画面。有一点很有趣,就是中国美术学院和八一南昌起义有一种不解之缘,学校里很多人也画了南昌起义。

这个是去年应党史馆的要求,由封治国和青年画家重新绘画的。封治国是南昌人,他详细了解史实后,不再把这个场面放在八一旅社前,而是放到南昌城楼德胜门旁边的一个土台子周围,在当晚打仗打到德胜门附近时,有个阶段性的胜利,几位领袖就在这里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再看这幅画,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题目就叫《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会议之后,解放军在进入北京之前,五位领袖向我们迎面走来。这幅画上的五位领袖的形象刻画得非常好,地平线压得很低,他们的脚下远处,能看到大军跟随着他们向前挺进,天上飞龙在天。

另一张是俞创硕,《申报》的记者,他拍的是五星红旗第一次插上上海的街头,现在来看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记录。这是开国大典的照片,真实地展示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展示了开国大典上一代伟人们的神情。看了之后,我们都感到振奋,耳畔传来《义勇军进行曲》。这幅是中国美术学院的老校友董希文先生画的《开国大典》,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讲到开国大典,最先映入脑海的都是这幅。现在,在我们国家博物馆的正厅,悬挂的是这一幅《开国大典:新中国诞生》,这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校友唐勇力老师画的,原作大概有这幅的三倍大,原作有20多米长,巨幅。

1949年9月30日下午4点多,毛主席带着全国政协所有的委员,到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人民英雄纪念碑经历了很长时间才建好,建好之后,它底座的浮雕制作也经历了很长时间,最后是把当时我们学校的校长刘开渠先生调到北京,领导一批艺术家,完成了八面的浮雕创作。这是我们学校另一位校友王朝闻先生,四卷《毛选》上的毛主席浮雕像,是他雕的。据说是趁毛主席开会时,他在边上对着毛主席的侧面,完成了这件艺术作品。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