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1年,古浪县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和张润元“六老汉”按下红手印。从此,六位“60后”与沙漠较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汗水浇灌,让万亩沙漠披上绿装。沙漠变绿了,“六老汉”变老了,儿孙们或子承父业,或婿接翁志,从长辈手中接过“治沙接力棒”,成了八步沙第二代、第三代治沙人。通过象形的山水有机的把八步沙六老汉治沙造林的生活与劳作历史瞬间定格下来。

38年间,“六老汉”三代人扎根沙漠,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创造了人间奇迹,也用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2019年9月,江苏艺术家周沛勇、浙江著名雕塑家郑玉金听说了“六老汉”治沙的故事,半是钦佩、半是好奇,专程赶到古浪。八步沙精神——平凡的伟人雕塑捐赠仪式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

”周沛勇告诉记者,他们上谷歌,看到卫星地图上,从八十年代到2019年,民勤的显著变化;他们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种的树,和“六老汉”聊天,还尝试着自己种树。他们发现,种树看似简单,却极易腰酸背痛,“‘六老汉’每天十多个小时种树,38年持续不断,实在太伟大了。艺术家周沛勇先生、雕塑家郑玉金先生向甘肃省博物馆捐赠的八步沙精神——平凡的伟人雕塑作品。

”以中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甲骨文的“山”字,作为主创元素,通过象形的山水将“六老汉”治沙造林的生活与劳作历史瞬间定格下来;通过水的意象,表达“八步沙精神”在历史长河中历经的“一波三折”,最终铸就大漠绿洲…艺术家周沛勇、雕塑家郑玉金创作的八步沙精神——平凡的伟人雕塑作品。

这件总长393厘米、高67厘米、厚58厘米,人物总高56.8厘米,长高比6.33∶1的“八步沙精神——平凡的伟人”雕塑作品,运用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阴刻以及摩崖石刻造像相结合的多种手法,气势磅礴、气韵生动,给人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正是希望将八步沙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同时,整组雕塑似一艘乘风破浪的航母,生动展现了以八步沙“六老汉”为代表的治沙造林人劈波斩浪、勇往直前的可贵精神。“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说,艺术家周沛勇、雕塑家郑玉金创作的“八步沙精神——平凡的伟人”雕塑作品,生动再现了“荒漠变绿洲的奋斗者”,用汗水与心血谱写的治沙奇迹和感人事迹,弥补了省博物馆在当代馆藏方面的不足,丰富了展陈内容与形式,“我们将保存好、展示好、宣传好这件雕塑作品,发挥出它的更大价值。

”“‘八步沙精神’不只是甘肃的,更是当代的愚公精神,值得用艺术的形式,让历史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