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汉白玉佛造像看盛唐

这尊菩萨像正是由中国传统佛造像中的上乘材料白石雕刻而成,我们现在称之为汉白玉。曲阳石雕,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突出代表,视频中为大家展示的这件便是曲阳汉白玉佛造像的代表作之一。曲阳县境内有一座黄山,状若银龙,盛产汉白玉石材。
Date: 2022-09-28 13:30:29 | View: 82

一尊汉白玉佛造像看盛唐

1953年到1954年间,河北省曲阳修德寺旧址出土了两千多件白石佛造像,与四川成都万佛寺遗址以及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石刻造像并称为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寺院三大考古发现,享誉海内外。这尊唐代胁侍菩萨立像正是这批曲阳白石佛造像中的珍品,他身材修长,颈佩项圈,裙上挂满璎珞,跣足立于仰莲台上。整个造型服饰华美、体态婀娜、潇洒飘逸,代表了唐代佛造像超高的艺术水准。

铜雕寺庙佛堂地藏菩萨

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观音菩萨、文殊菩萨都是胁侍菩萨。唐代文殊菩萨像西安安国寺遗址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陀或等同于佛陀。在没有成佛之前,常在佛陀的身边,协助佛陀弘扬佛法,教化众生。即使是不熟悉佛经的人对这些大名鼎鼎的胁侍菩萨也并不陌生。这尊唐代的胁侍菩萨立像通体洁白,历经千年还是透露出温润的玉石般的光泽。这尊菩萨像正是由中国传统佛造像中的上乘材料白石雕刻而成,我们现在称之为汉白玉。曲阳石雕,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突出代表,视频中为大家展示的这件便是曲阳汉白玉佛造像的代表作之一。

铜雕贴金地藏菩萨

这种石料用于雕刻佛像,早在东魏时期就已经有明确的记载。质地晶莹、经久耐磨的曲阳白石非常适合精雕细刻,搭配精湛的制作工艺,用于表现普度众生的佛像正是相得益彰。满城汉墓出土的侍俑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曲阳汉白玉石雕唐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佛造像艺术也空前的繁荣发达,可以称为中国古代造像艺术的一个高峰时期。唐代高僧道宣曾说,佛造像在南北朝时期还是非常端庄的“挺然丈夫之相”,自从唐代开始,造像的风格开始“柔弱似伎女之貌,故今人夸宫娃如菩萨也。

石雕乘谛听的地藏菩萨

”道宣作为僧人认为唐代的菩萨形象少了早期那种超凡脱俗的特点,“无复灵威”。然而从宗教艺术的发展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进步。世俗化、女性化、丰腴化被视为盛唐造像的典型特征,这尊胁侍菩萨立像正是其代表作之一。这尊雕像,非常注重躯体轮廓及线条的表现,体态柔和松弛,呈现S型的曲线变化。强健有力的胸部肌肉和颈部腹部丰腴的造型,将整个造像的神性气质减弱,而更多地加入了世俗的人物性格和纯粹的艺术精神。

立式地藏菩萨雕像

敦煌莫高窟第194窟彩塑菩萨立像敦煌莫高窟第45窟彩塑菩萨立像视频中这尊佛造像还为我们提供了唐代审美风尚的实例。唐代风尚重装饰,尤其是女性装饰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根据同时期出土的佛造像推测,本尊造像的头部造型或为面作粉状,朱唇翠眉,青发高髻,余发垂肩。肩有钏,腕或有环,罗裙绿巾,项带珠串,璎珞绕身,宽带双垂。造像的身体婀娜多姿,浑身上下充满动感,流畅优美之中更显雍容典雅,透露出大唐的盛世气象。

坐式地藏菩萨铜雕

对于一尊佛像来说,佛头的丢失同时意味着宗教价值的丧失。许多朋友应该都注意到,和许多“身首异处”的佛造像一样,我们视频里的这尊胁侍菩萨也是只有佛身不见佛头。除了利欲熏心的盗凿现象之外,不得不说到历史上几次著名的灭佛运动。北齐-隋菩萨头像河北博物院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四次大型的灭佛运动,分别在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和后周世宗显德二年,被称为佛教史上的“三武一宗”法难。

鎏金观世音菩萨纯铜佛像雕塑

唐代密宗菩萨头像西安安国寺出土这四次灭佛事件都是由中国历史上最高统治者亲自发动的破坏佛教和整顿佛教的活动,各自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归根到底可以总结为古代君王通过这种手段来调整政治、经济与宗教发展的关系。唐代石雕菩萨头像但佛教每次经历“法难”之后,都能在中华大地上顽强复苏。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