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是假的#历史上的王朗是什么样子


Date: 2022-09-28 13:41:53 | View: 36

#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是假的#历史上的王朗是什么样子

诸葛亮骂死王朗在《三国演义》中是比较精彩的一幕,是诸葛亮嘴炮技能的重要体现之一,尤其1994年央视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中这一段尤为精彩,不但被制作成鬼畜视频广泛传播,还在综艺节目《声临其境》中被配音出英文版、上海话版、娇嗲版、酥麻版,真是精彩纷。众所周知,《三国演义》只是小说而已,和真实的历史有很大的差异,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王朗是什么样子呢?王朗,生年不详,卒于公元228年,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人,当过汉朝和曹魏朝的官,博学多闻,校注儒家经典,很有名气。往年的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主要是采取线下推广的模式。

古代名人诸葛亮铜雕

王朗年轻的时候跟着汉末太尉杨赐学习儒学经典,杨赐可是给汉灵帝当过老师的,水平非常高。名师出高徒,王朗也因为精通典籍而当上了郎中,杨赐去世后,王朗辞官为恩师守孝,可见师徒关系亲密以及王朗重情重义。王朗守孝期满后,被举荐为孝廉,官府让他去当官他没去,后来徐州刺史陶谦举荐他为茂才,王朗就在徐州陶谦手下当了官。后来,汉献帝被李傕、郭汜控制,王朗和同事赵昱建议陶谦派人给汉献帝进贡,用来表达对汉王室的支持和尊敬。陶谦听从了,汉献帝收到奏章非常感动,给陶谦、王朗都升官以示嘉奖。大家都说王朗是被诸葛亮气死的。

诸葛亮古代名人铜雕

王朗被升官为会稽太守,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王朗到了会稽后发现这里的人把秦始皇和夏禹放到一个庙里祭祀,儒学出身的王朗认为秦始皇残酷暴虐,不应该被祭祀,于是取消了这一行为。王朗在任职期间很受百姓爱戴,在汉末那个动乱的年代非常难得。东吴孙坚为自己一统江东的大计派大儿子孙策进攻会稽,王朗的下属认为对方来势汹汹,建议逃跑或者投降,王朗认为自己是朝廷官员应该保护城池百姓,于是和孙策对战。王朗并不是百无一用的书生,在他的带领下,数次击退了孙策的进攻,双方僵持不下。王朗凭借地形优势守在城内,很难攻破,往南十里的查渎是通往会稽的要害,我们可以从那里进攻王朗的后方。诸葛亮是蜀汉尤其是后期蜀汉的顶梁柱。

古代人物坐着的诸葛亮铜雕

孙策采纳了这个“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建议,傍晚时分,孙策令士兵们点燃很多火把,假装营地里有很多兵将来吸引王朗的注意力。同时派出一支部队从查渎进攻会稽的后方,王朗派出迎战的将领被杀,王朗逃走,孙策追击。最终,王朗被抓投降,孙策没有杀王朗反而劝王朗为东吴效力,王朗坚决不从,于是被流放。王朗流放后的日子非常艰难,朝不保夕,却还收留亲友和以前的下属,非常讲道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带着汉献帝从洛阳迁都到许昌,曹操以朝廷的名义找王朗回来当官,王朗积极响应,赶往许昌。此事当是刘备告知诸葛亮的。

校园古代名人诸葛亮铜雕

因为战乱多发,道路不通,王朗走了好几年才到,到了许昌后,就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公元213年,曹操被封为魏公,魏国建立,王朗成为魏郡太守,从汉室臣子变成了魏国的臣子,可以说非常被曹操看重和信任了。王朗还当过少府、奉常、大理,王朗处理政务的时候,对于犯罪者从轻处罚,被人爱戴。这里科普一下国与朝的差异,曹操被封为魏公,魏国就建立了,封地就是他的领土,在他的领土范围内有官僚体系,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在封地内有绝对的管辖权。最后王朗却输给了诸葛亮。

纯铜诸葛亮雕塑

只不过此时的魏国是在汉献帝同意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在汉朝大体系下建立的,不是完全独立的。后来曹操还被封为魏王,进一步加强了魏国的地位,直到曹丕废掉汉献帝自己称帝后,汉朝才结束,魏国才成为独立的国家,可以被称为魏朝。就像春秋战国时期一样,在周王室的统治下,有各个诸侯国,虽然周王室式微但也是诸侯国的上级统治者,五霸七雄们也会拉周王室的大旗来确定自己的霸主地位。比如大统一前的秦国,是被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秦始皇统一六国称帝后才是秦朝,秦朝是一个独立的王朝。可一味夸诸葛亮实在不成。

大型立式诸葛亮铜雕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魏王,王朗升官为御史大夫,被封为安陵亭侯,王朗劝曹丕减刑扶弱,让百姓休养生息。没多久曹丕就让汉献帝禅让帝位给他了,魏朝建立,王朗被进封为乐平乡侯,王朗又劝谏曹丕不要外出游猎到半夜才回来的,曹丕听取的他的建议。曹丕称帝后给东吴的孙权封了个吴王,还给孙权的儿子孙登安排了个武职,孙登没有来,曹丕就准备攻打东吴,王朗认为:孙权的答复还没有来,万一发兵了人又来了影响不好,还不如增强守卫,防止东吴进攻。后来大家都知道,东吴自立为国,和曹魏、蜀汉呈三足鼎立之势。曹丕死后,曹叡即位,王朗再次被进封为兰陵侯,升任司徒,王朗被称为“王司徒”就是用这个官职称呼的。毕竟那时的关羽对诸葛亮高居刘备集团二号人物的位置很有些不高兴。

广场诸葛亮古代名人铜雕

公元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侯,配享曹操太庙,死后也很尊荣的。王朗在在儒学上也很有成就,他注解儒家经典时的思想被后世称为“王学”,他的儿子王肃就是“王学”的代表人物,魏国朝廷曾以王朗所作的《周易传》作为学习《易》学的人必须考核的内容,和我们现在为背诵默写天团头疼一样,那个时候的学子们应该也很为王朗头疼。而王家的权势并没有因为王朗的去世、曹魏政权的灭亡而消失,因为王朗的孙女王元姬,嫁晋文帝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与齐献王司马攸,西晋建立后被尊为皇太后。以诸葛亮为主角或重要人物。

诸葛亮全身像玻璃钢仿铜历史人物雕塑

王朗是曹魏的三朝重臣,被曹操、曹丕、曹叡重用,官职一升再升,爵位一进再进,这都是因为王朗一开始就站队正确。被汉廷征召后积极响应,感念曹操的知遇之恩,更知道曹操的野心、能力和势力,很快放弃汉廷而向曹操效忠,站到了支持曹操的队伍中。曹操也很信任看重他,直接就当了曹操封地的太守,这个官职可不低呢,这也奠定了此后的两朝荣宠,毕竟曹操都重用了,曹操的儿子孙子自然不会无缘无故就贬谪他。齐名于西汉的大文豪家司马相如、三国时期最璀璨的人物诸葛亮。

诸葛亮3d雕塑

王朗给自己主公提出的建议也都挺中肯,不要耽于玩乐,不要大兴土木,不要主动发起战争,要让百姓休养生息,都是符合儒家学说的“仁政”。王朗的家族就是魏晋时期的名门望族“琅琊王氏”,“琅琊王氏”兴起于秦汉,鼎盛于魏晋南北朝,东晋的“王与马,共天下”,“旧时王谢堂前燕”,说的都是他们家族。“卧冰求鲤”的王祥、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都出自这个家族,有统计数据称,从东汉至明清的一千七百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九十二位宰相和六百多位文人名士。诸葛亮所在的邓县离襄阳县只有二十里。

公园诸葛亮历史人物铜雕

王朗生于这样的家族,可以说是赢在起跑线上了,想必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和培养都是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看看我们现在孩子们上的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兴趣班,都是为了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知道古代世族的孩子学习诗、书、礼、御、射、乐等君子六艺和其他技能,会不会比现在天天上补习班的孩子更累。了解完王朗的生平就知道他和诸葛亮压根就没见过,何谈被骂死呢?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尊刘反曹,给刘备、诸葛亮打高光、加戏,身为曹操一方的王朗就只能沦为炮灰,用来衬托诸葛亮的优秀了。一切事物都是交给诸葛亮来处理。

其实,我觉得王朗的一生比诸葛亮幸福多了,虽在乱世,但生于名门,拜得名师,前后的主公与他而言也算明主,几年的流放生涯也保住了性命,还封了侯爵,死后得享太庙,魏晋两朝家族都很壮大,事实上身前生后名声都不错。而《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殚精竭虑一生,苦心绸缪,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熊泪满襟”,临死前满腔遗憾,效忠的蜀汉还被王朗效忠的曹魏消灭。可能诸葛亮在一些人心中是三国时期的第一谋士。

虽然拿史实和演义比不太讲武德,但是谁让王朗当了这么多年的工具人,尽衬托诸葛亮了。了解历史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时间可以造就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没那么神的诸葛亮和还算亮闪闪的王朗怎么也想不到,他俩会被几百年后的后辈拉到一起,在笔下演绎了一出精彩的骂战。罗贯中也不会想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他笔下的人物会被用多种方式演绎出家喻户晓、喜闻乐见、广受欢迎的作品。但毛主席认为诸葛亮之所以失败。

在我查资料的时候,对于王朗是否是琅琊王氏有不同的推测,有的认为王朗是东海王氏,但是又肯定这两个王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认为王朗就是出自琅琊王氏,“卧冰求鲤”的王祥是王朗的侄子。一来,不论东海王氏还是琅琊王氏都起源于周王室,从根上来说,应该就是一家;二来,上述两种说法都道理且无法定论,就当我同意后者了,毕竟五十六个民族都是一家了,何况两个王氏呢。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