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有部曾在电视台四处碰壁的小穷片在网上爆红,虽然名字《寻找手艺》特别有央视纪录片的感觉,但除此以外,就各种透着外行,完全谈不上运镜,镜头拍得特别随意,剪辑也并不精妙,就连旁白都像随手拉来外卖小哥给配的。但是就是这样的外行纪录片,却在网上收获了几百万的播放量和大量的热门话题,以至于就算很多人没看过这部片子,也都听过《寻找手艺》的名字。只是三年过去,当初的同伴都已经分道扬镳,到了这次纪录片拍摄时,就只剩下张景一个人,他一人兼职所有的工作。

不过还好,他还有66人的“后援团”,这些素昧平生的人,给他众筹了10万块的资金,网友又给他提供了一些线索,于是磕磕绊绊的,他竟然也完成了这次的拍摄和制作。在第一部里,他们三人走过千山万水,找到了各种遗失在民间的传统手艺,有纯手工制作的油纸伞,有非工业的树皮造纸,有会制作神奇乐器巴拉曼的新疆老人。但是他们都面临着无人可继承手艺,而自己又垂垂老矣的境地,所以在第二部回访时,情况简直戳人泪点:老人们或是放弃,或是死去,这些技艺就真的这么消散在了时光中。

相比第一部,第三部的选题显得随意了一些,有的甚至说不上是什么传统工艺,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孤独却坚定地行走在人群中,或许有前人,但多数没有后者。但是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麻烦,需要保证柱子垫起的高度相当,挪动时也不能改变屋子整体的结构和柱子的相对位置,不然就分分钟散架了。工具长得平平无奇,是一块长木板带两段圆木头,圆木头一长一短,短的塞进柱子上面,长的上面放上石块,利用杠杆原理将柱子撬起来。

但是杨师傅他们自有道理,这种工具看着虽然古老朴素,但稳定性却远超现代工具,能保证在翘起柱子的同时不伤害房屋结构。就这样用牛头将一侧的柱子全部翘起来后,另一侧的柱子就悬空了,杨师傅他们再把小圆木棍垫在悬空的柱子下面,充当轮子。但这种轮子不是永恒的,所以每挪动10公分,就要重新调整一遍牛头和轮子,而且挪动距离越大,也会越麻烦,越容易出问题。

但是这样又费力又麻烦的手艺,却要失传了,年轻人没人愿意学这种用处不大还很费劲的手艺,而杨师傅他们几个老师傅,都已年过70,他们还能再坚持几年呢?扎骨架、糊白布、上浆、打轮廓、上色,制作出来就需要大半年,这东西漂亮是漂亮,却只在节日里挂上小半个月,然后就成为了灰烬。再比如世代做草席为生的镇子,现在只剩下一个老妇人会做,而草席也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没有人需要,自然也没人再去学,再去做。浙江慈溪的马师傅,靠制作园林景观的雕塑起家,因为制作的雕塑质量好,还挺受欢迎,人到中年就有房有车有存款,是远近闻名的有钱人。

其实园林景观雕塑并不像室内雕塑那样要求精细度,很多地方可能差不多就行了,但如果用机器弄得精细点,也可以,然而如果换了高价材料,那就不一定接受了。比如有客户定制了3只景观用长颈鹿,但是却没说具体要求,马师傅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自我偏好,做了个高88米的,成了全国第一,却也被客户退了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