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名曲|肖邦夜曲全集(总算搜全了)


Date: 2022-10-01 06:00:03 | View: 147

钢琴名曲|肖邦夜曲全集(总算搜全了)

肖邦的夜曲并不只是单纯地继承了传统夜曲的表现风格,而是使夜曲的形式趋向自由,内容也多样化了,变得更加热情、更加完美。最初《夜曲》的创作者,是一位爱尔兰籍钢琴家约翰·菲尔德在肖邦童年时代所写的,无疑的,肖邦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受其影响,左手波浪型的琶音伴奏是最大的佐证。但是,从1843年之后的作品55至作品72号等五首,则完全脱离了菲尔德的夜曲型式,反而有诙谐曲及叙事曲的味道,同样是行云流水挥洒自如的作品,却更能显现出肖邦钢琴作品中特有“诗”的气质,不会再拘束于原夜曲中A-B-A的即定格式。

广场抽象弹钢琴景观铜雕

1..9.1,.9是肖邦最早出版的夜曲,出版于1833年,作于1832年,献给玛丽·普勒耶夫人,模仿自费尔德。这首第一号,降B小调,甚缓板,3段体,中段由八度音奏出降D大调。“充满了梦中饱满的甜蜜欢乐,那是把黄昏,夜的寂静,以及这产生的一切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降E大调,.9.2,作于1830—1831年,回旋曲式,行板在左手伴奏下,右手在装饰音中始终保持华彩咏唱。”3.B大调,.9.3,作于1830—1831年,稍快板,3段体。第二段转为B小调,激烈的戏剧性情绪,有进行曲风格旋律;

不锈钢抽象钢琴雕塑1

尼克斯评介,“典型的沙龙音乐,没有爱怜,在情绪上却充满馨香。”4.F大调,.15.1,.15.1的3首作于1830—1831年,出版于1832年,呈献给费迪南·希勒。第一段为清朗、典雅的行板,16分音符三连音构成的装饰非常醒目,中段进入有魄力、近似暴风雨的激情部分。中段加倍速度,其中五连音音型以半音量的柔声开始,很具特色。“外界的温暖及光渗透到心里,装饰的华彩音像蜘蛛丝似地飘然在我们周围舞蹈。

不锈钢钢琴雕塑

第一段为甜蜜的回忆,中段为不安的情绪,但太阳并不失去其温暖,反而稳住了沉着的情绪,像是夏日遥远的天空那一道彩雾慢慢地消失。缓板,二段体,第一主题有痛心疾首意味,似乎呻吟,悲叹中的反抗发展到顶点才平静下来,优美的转调后出现幽静的钟声及安慰与希望的第二主题。7.升C小调,.27.1、.27两首作于1835年,出版于1836年,呈献给达波尼伯爵夫人。第一段以柔声奏出暗淡的旋律,经种种转调后,情绪越来越不安;

不锈钢艺术钢琴雕塑

中段速度转快,出现悲痛的第二主题,它化解为明朗后再复归第一主题。哈聂卡认为中段有贝多芬的风格,库勒普斯基认为,肖邦此曲的“诗情穿上了厚重的魔术外衣。”8.降D大调,.27.2,优美而平衡回旋曲式,持续的缓板,两个主题经过3次装饰,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反复。“洗练,完整的结构,在优美的感情中含有流畅的忧郁,它扩散开来,其甜美令人失去元气,因其中散发着毒素之故。我们不可吞饮这三度及六度音,如吞饮了,必须以巴赫、贝多芬的解毒剂才能化之。”9.B大调,.32.1,.32两首作于1836—1837年,出版于1837年,呈献给德·毕林男爵夫人。

抽象弹钢琴的人物铜雕2

而哈聂卡认为,此曲尾声“像是敲击着悲剧的大鼓,像是暴风雨般的宣叙调尾声,与梦幻般的开头部分形成强烈对比。”10.降A大调,.32.2,缓板,3段体,第二主题出现时,变气氛为暴风雨似的热情;11.G小调,.37.1,.37的两首作于1838年,出版于1840年,此曲作于肖邦与乔治·桑一起在马尧卡岛回国之后,库勒普斯基称此曲为《乡愁》。12.G大调,.37.2,小行板,此曲来自航海途中灵感,低音部不断起伏的伴奏中出现重音,表示船的进行,其间以丰富的和声表现水上的粼光,接着出现舵手之歌,按乔治·桑说法是肖邦自己梦幻中的自言自语。歌声消失,船像是在夜海中飘浮,再传来低声吟唱,摇动的曲趣反复,船渐渐在远处消失,黑暗的水中隐约的舵手之歌。

不锈钢校园钢琴雕塑

13.C小调,.48.1,.48两首是肖邦成熟期的作品。.48的两首作于1841年,出版于1842年,呈献给罗拉·德尤贝尔小姐,缓板,3段体。“这是最高贵的夜曲,构思巨大,有短音乐剧的感觉,在双倍速度处,加强了戏剧性效果。此曲具英雄性,脱离了感伤,让我们看到伟大、男性的肖邦。”14.升F小调,.48.2,小行板,3段体,中段为狂想曲。肖邦学生回忆,肖邦要求他弹中段时右手要用宣叙调表现,而且“最初两个和弦要如暴君的命令一般,其余部分以怜悯的感情演奏。

校园弹钢琴景观铜雕

”15.F小调,.55.1,作于1840年,出版于1844年,呈献珍妮·史达林克小姐。此曲为行板,3段体,库勒普斯基评说,此曲“悲伤逐渐堆积,成为失望的呼喊,而后又因希望而转为温暖。“让人想起一位离开自己所爱家庭、所爱的人们,寂寞悲伤地在旅途的流浪者。”中段为进行曲风格,好像说往前走需更大的勇气和热情。”17.B大调,.62.1,.62的两首是肖邦一生最后作品,作于1849年,出版于1846年,呈献给肯迪利兹小姐,行板,3段体。

不锈钢广场抽象钢琴雕塑

“这是在月光下飘散着花香的夜曲,带着疾病的、丰富的花香,那依着栅栏上升的音符突然转回主音,具非常的魅力。主旋律非常华丽,雄浑的和声,降A大调处踌躇之定,有很大的魅惑力。”肖邦练习曲,几乎全都有特定的技术性,除七八首为中速或慢速外,其它都是快速度,它们带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但是肖邦的练习曲不同于前人所写的练习曲,没有那种常常流于单纯的、机械的技巧练习和枯燥、平庸的缺点。它们不仅有针对性、较难的技巧练习,有些还有比较深刻的思想内涵,就象是一篇篇短小的音诗。

世界著名钢琴家肖邦情景雕塑景观

因此,人们常常把肖邦的练习曲,说成是纲琴音乐史上的一种“革命”。肖邦,12首练习曲,作品10号,1832-1836年间的作品,1837年出版。献给李斯特的夫人阿古尔特伯爵夫人,后来他们的女儿科西玛嫁给理查特·华格纳。虽然作品10和作品25是在同一时间写成的,但是作品25相比起来更像音乐作品,而不是一些技术难题的攻破。第1首《C大调练习曲》,它明显地受到巴赫的影响,表现在音型上都是分解三和弦和七和弦,它的音调明朗、和声严谨、情绪庄重,接近“圣咏”。

抽象人物弹钢琴铜雕

第2首《a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快速的半音阶练习曲,其目的是使右手3、4、5指在力度、灵活性及独立性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俄国著名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曾称之为“忧郁的小情绪画”。第3首《E大调练习曲》它的曲调优美速度徐缓,但又是一种触键练习,乐曲具有深刻的含义。有一次,肖邦听他学生古特曼弹奏这首练习曲后,竟感慨地喊道:”这句话使后人对他的这首练习曲有了开锁的钥匙,作曲家是怀着思念祖国之情而写出这支曲子的。

朴素的和声、“风笛式”不断重复的低音,都显示出它的民间色彩。中段情绪起伏,带有戏剧性,使抒情的主题显得更为突出。第4首《升c小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4这是一首以练习重音为目的的练习曲。手指速度的练习曲,复杂的右手,同时左手有很多大的跳跃。”第5首《降G大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5,人们称之为“黑键练习曲”。在这支曲子里,肖邦是第一次尝试性的、用有明确练习目的的手法,把旋律和主题交给左手,而让右手持续地弹奏特定的练习音型好象是对主题进行注解。

“这是女人沙龙用的练习曲,令人感觉像是蛊惑着一般。”细心听,动机的一再出现,的确像调皮的女人,不时搞点新花样,让人心里痒痒的却又无处发火。它的旋律如歌,但半音进行以及复杂的和声转换,使它又染上了不安的气氛。《C大调练习曲》,类似托卡塔的练习曲,具有断奏的特色。高音声部用连音来弹奏,而低音声部要求用断奏旋律隐伏在连奏声部高音之中。《F大调练习曲》,是练习曲中最辉煌明亮的一首,在音乐会上也很经常被演奏。

全曲具有活泼的性格,四个结束和弦,从左手低音用琶音手法一直传送到右手最高音,这是肖邦惯用的演奏手法,因为古典的琶音多是两只手同时进行的。《f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难度极大的触键练习曲,强烈的悲愤之情以及尖锐的对比性,和李斯特的某些作品有相似之处,肖邦写这首练习曲时,还不认识李斯特。乐曲情调是明朗的,开始它比较平稳,随着节奏的变化,就象波浪一般向前冲击,中间也出现几个和弦,就象是几片云彩,暂时挡住了灿烂的阳光。

有人说它达到了钢琴技巧的颠峰,具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彪罗认为此曲充满幻想的常动性格,除李斯特的《鬼火》外,没有其他的练习曲可以比拟。因为,它的旋律不仅出现在高音声部也有时出现在其它声部。另外,在这首练习曲里,从头到尾都要采用从左手低音传递到右手高音的琶音演奏手法。“纤细的蔓藤花模样,犹如吹进灵魂的吉他一样,它的和弦构成的丰饶使我们感觉到一种无穷无尽。《c小调练习曲》这是肖邦所作27首练习曲中,流行最广、最著名的一首,又称“革命练习曲”以下是它的产生背景。

1830年11月,肖邦离开祖国以后,自然非常关心祖国波兰革命事态的发展。他怀念祖国和人民,写下了许多怀念和关心祖国命运的作品。当肖邦在维也纳演出后,动身前往巴黎,途径德国斯图加特时,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使他感到震惊。在这种感情的支使下,他创作了《c小调"革命"》练习曲。严正的抗议、有力的号召、波兰人民前仆后继的奋勇精神以及他对起义终将会成功的必胜信念。乐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左手将失望与愤怒表现于上下行音阶上,右手奏壮丽的八度。全曲洋溢着热情和光辉,赋予了作品10号的12首练习曲一个戏剧化的、惊人的结尾。

远处风雨大作,牧童却若无其事地取出笛子,吹出风雅的旋律。”这是一首很特殊的练习曲,因为肖邦把右手每组16分音符的第一个音和左手的根音,在乐谱上都让用大号铅字印出。由于它的旋律非常动听,象首竖琴曲,所以很多人称它为“竖琴练习曲”。第2首《f小调练习曲》是一首带有幻梦意境的小曲,德国作曲家舒曼曾经评论它说:“它是那样美妙动人,充满幻想和静谧,宛如孩子梦中的歌声”。这支曲子是二部曲式,“无穷动”式的快速、平均的三连音贯穿全曲。优美、典雅的旋律,把人们带进温柔的、诗一般的意境。

第3首《F大调练习曲》它的情绪乐观、明朗,与上面《f小调第二首练习曲》形成了性格上的强烈对比。像托卡塔一般的,几乎是在不断反复的左手音型与右手的和弦形成对比,感觉十分不安与不祥。“切分音练习曲,必须把常规节拍与逆行重音配合恰当,和弦方面,像是由和弦生出来一般,在高音部有弱起拍的旋律,而且到处悬疑,当它一进来,旋律正好转慢,略有迟疑感,在流畅中有心神不宁的感觉,这是极具狂想曲风格的练习曲。

肖邦在这首乐曲的曲首,标明“轻快的小谐谑曲”这就说明了乐曲的性质。这是肖邦听到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演奏之后,被他那魔鬼般技术所感召,写下的一首技术性很强的练习曲。这的A段由右手呈现焦急不安、悠长的旋律,而左手用不谐和和弦,有如提琴嘲弄性轻快的拨奏。中段是从容流畅的旋律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A段再现,整首曲子带有幽默和谐谑情趣。据说肖邦在写作它的时候,心里想象着一个波兰流亡者在雪撬银铃声中,沿着茫茫无尽头的冰雪小道,流放到远方去的情景,这个传闻不一定可靠,但乐曲中那连续不断的、3535的三度和弦,确实有些象雪撬前进时送来的铃声。这是一首在左手方面很突出的作品,有点像李斯特出名的104号奏鸣曲,都有着抒情的旋律,在感情方面有灼热的力度感。

两个外声部形成“二重唱”象是长笛与大提琴在对话,结尾时,它转成了降E大调,增加了乐曲的色彩。它的目的是练习八度音的演奏技巧,一连串的八度在不换变手指的情况下连起来演奏,加上巧妙地运用踏板,产生出绚丽的色彩。中段仍然保留着八度音进行,但是它的性质改变了,象是一首温柔的情歌。它是肖邦用特定的练习音型,来更深一步描绘一幅革命失败的悲剧画面,开始4小节引子,就象是召换人们的号角声,接着是一段带“圣咏”性质的庄严乐段。

“旋风”式的“华彩”之后,突然出现了一段刚毅威严的进行曲。这首《a小调练习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末乐章,它们表达了作曲家的革命意识和反抗压迫的心愿。是肖邦1831年11月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后写成的。它和作品10号第12首《c小调“革命”练习曲》差不多时间创作,而且调性还相同,都是c小调,有人称之为“海洋练习曲”,因为它的乐思汹涌有如波涛。

这首练习曲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音诗,这里肖邦叙述了他的爱国主义激情。在川流不息的分解和弦和短小、坚毅、果断的插句里,都使人感到一股不可抗衡的巨大力量。在瓦津基公园,一座肖邦雕像梳理在水池中央,十分醒目。雕塑呈青铜色,肖邦闭目陶醉,侧坐于一棵柳树下,两者合为一体。柳树是马佐夫省的代表树,因其树枝随风扬起的样子,常被拟人化为“哭泣的柳树”。

其整体带着象征寓言的新艺术风格,让人乍一眼很难参透其中的深意,似乎为肖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座雕塑本是为纪念肖邦诞辰100年而计划的,但指导1926年才由瓦兹瓦夫·席曼诺夫斯基设计而成。雕塑刚建成之时,并不受待见,一方面一站临近,另一方面也与其大胆超前的艺术风格不无关系。每当天气晴朗,尤其是有免费音乐会时,就能看到熙熙攘攘的观众围坐在雕像周围的草坪上,别具氛围。

据说,瓦津基公园自5月中起至9月底每周日举行现场演奏,这样的传统已经延续至少50年。上海中山公园内的这座肖邦雕塑,是2007年3月3日肖邦诞辰纪念日波兰上海肖邦纪念像筹备委员会捐赠,高约7米,重达2.5吨。雕塑主体是一组钢琴琴键,高低不等、粗细不一、参差不齐的造型演绎着肖邦音乐节奏的多变和张力。慕尼黑的迪克斯特加滕位于非常受欢迎的霍夫加滕或宫廷花园旁边。这座充满自然美景的宁静花园是慕尼黑的“秘密园地”,在总面积为2公顷的花园里,以丘陵地貌、古树和诗人和艺术家的雕像而出名,在诸多雕塑中,肖邦的雕像依旧是最醒目的那个,独树一帜。在新加坡的植物园的交响乐湖的南面,矗立着乔治·桑聆听肖邦弹琴的雕像,于2008年10月10日落成。

偶尔碰上周末,交响乐湖畔萧伯纳交响乐团的舞台便会由新加坡交响乐团或新加坡华人交响乐团等等奏响,免费的音乐会全凭你的运气。在静冈县滨松车站东侧的这个肖邦雕像看上去是不是很眼熟?1复制过来的,飘逸的头发,熟悉的身影,如果没时间远赴波兰的话,在日本也能看到。1944年,在大洋彼岸,肖邦在南美的第一座纪念碑揭幕。在这一年中,肖邦这位波兰国家文化的象征对这个被侵占中的国家有着很重大的意义。

这座纪念碑的建造计划实际上是由于当时占领波兰的德国破坏了位于华沙的绍曼诺夫斯基的肖邦纪念碑引起的——这场破坏行动使得巴西的波兰社区团体为里约热内卢筹集一座肖邦纪念碑的资金。这位作曲家的雕像由奥古斯特·扎莫伊斯基设计,他是一位波兰雕塑家,在巴西度过了数年的战争时光,如今它矗立在普拉亚·维梅尔哈的岸边。当他向欧洲望去时,这位衣冠楚楚、陷入沉思的作曲家的身影唤起了对祖国的渴望——这种渴望不仅是肖邦的,也是波兰历史上流亡者的共同愿望。海水中的盐分无疑使得这座青铜雕塑生锈,但却使得它更加斑驳而更富有意义。

50年后在新艺术表现和装饰风格的鼎盛时期,肖邦的另一幅肖像于1906年在巴黎创作并建造。雅克·弗洛门特·梅尤里用钢琴上优雅的肖邦设计了一个场景。这座雕塑把音乐带到了生活中,一位天使漂浮在键盘上,一位女性躺在钢琴家的脚下,沉浸在音乐中。据《钢琴家》杂志报道,迄今为止参观过的最奇怪的肖邦纪念碑1,受肖邦纪念碑委员会和波兰领事馆的委托,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念碑位于市中心主要购物区边缘的迪恩斯盖特,是波兰雕塑家罗伯特·索博辛斯基为肖邦诞辰200周年庆祝活动所作,是对这位作曲家天才的一种恰当的致敬,标志着1848年他去世前不久在曼彻斯特演出的时刻。这幅作品描绘了肖邦在钢琴前凝视着他的缪斯男爵夫人奥罗拉·露西尔·杜邦。

作品中雕刻的是一只正在飞行的鹰——波兰一千多年来的象征,以及波兰争取自由的战斗场面。不过对于这个造型业界一直都有争议,缪斯坐在一个滑雪类的附属物上,国旗和国徽在另一边飘扬,有人说这是艺术的过度渲染,象征意义太多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这是乔治·桑德在诺昂听肖邦弹琴爱用的姿势——躺在钢琴旁,沉浸在琴音中。在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的瓜达拉哈拉也有肖邦雕像,这张来自墨西哥公园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肖邦:

一个严肃的父亲形象,像戴着粉末状假发的巴赫,他皱着眉头,眼睛缩成窄缝,面无笑容地直视前方。他细长优雅的手指把夹克的衣领竖起来,紧紧地裹在脖子上。它粗糙的“未完成”纹理表明了它的现代主义起源和美学。这座坐在长凳上的肖邦雕像是雕塑家亚当·迈雅克的作品,是古巴和波兰政府共同庆祝波兰文化和肖邦诞辰200周年的成果。肖邦当然从来没有去过古巴,但倘若他在便能很容易理解古巴人如今的民族自豪感。

就像古巴被西班牙人殖民化一样,肖邦有生之年,波兰是一个被强行附属于俄国的国家。肖邦用音乐谱写出的波兰精神,在几个世纪后的今天依旧回响在人们的心中,长长久久。

相关图片

相关资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