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本名吉利,三国时期魏政权的奠基者,天下大乱曾语出惊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胸怀大志的万世好文。曹操出身低贱,为宦官之后,但是曹操丛小就有大的志向,文武全才,曹操有两大特点,第一多疑,这点不用多说。作为一个文武双全的领袖人物,曹孟德深知“唯才是举”,当时天下大部分文才武略英雄豪杰近半是归属曹操的,武将有,典韦、张辽,文臣有郭嘉、荀彧等,曹操并非《三国演义》里面所描述的那样,实为一雄才大略的领袖。

公元196年,曹孟德迎接汉献帝到新都城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依靠天子威名统一了北方,官拜大丞相,封魏王,开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曹操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就达到了权力的顶峰,可是他并没有顺应天理继承大位当皇帝,留给了世人一个万世之谜。曹操为人比较实际,喜欢干货,能够从乱世之中一个宦官之后走来,靠的不是壮志雄心,而是真真正正的过人手段和强人政治手腕。当时如果当皇帝无非就是个名号,因为实力还不允许,而到他儿子曹丕的时候,魏国经济繁荣,兵精将广,老百姓已经休养生息多年,而那时刘备还在征讨南方各蛮族,孟德何等英雄人物,肯定早就料到了,所以等到那时曹魏实力大增,再称帝也不晚。

这句话足以证明,曹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曹丕铺路,但是曹操内心真实的想法,我想只有他自己清楚了,历经千年,但让后辈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