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3年初冬,辽宁省的考古工作者们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北山顶,发现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红山文化建筑遗迹,并在其中发掘出了许多人体泥塑残件,包括手、肩、女性乳房、鼻、耳等。其中一件彩色的人头塑像尤为珍贵,已引起有关学者的极大关注。

这件头像比真人头部尺寸略大,基本完整,仅发顶与左耳部分残失,面部也略有损伤。据研究,认为这是一件以真人为模特的女神塑像的头部。头像用黄粘土掺草禾等骨料捏塑,外表用细泥打磨光滑,再加涂红彩,感觉温润细腻,皮肤的质感较强。

头像基本是写实的,眼、鼻、嘴等部位,形象逼真,位置适宜,突起的颧骨,略略下凹的两腮,方远较扁平的脸形,上挑的眼角和隐约可见的双眼皮,这些北方蒙古人种的典型特征,在这尊头像上充分地显现出来。

上挑的眼角和眉弓,适度增大的眼眶,端正的鼻梁,尤其是两只闪闪的玉睛,更渲染了这种气氛。然而,在威严之中,略略上翘的两只嘴角却流出了一丝笑意,似张口欲语,带出一点亲切和温和。如果说,头像写实的艺术风格体现了红山文化艺术家们具有观察、概括、把握客观的能力的话,那么头像的眼和嘴夸张的增大,则鲜明地反映了他们创作的目的和他们的企望。

他们所要创作的,是他们和他们的部落所要供奉的女神,应当是威严的,这样才能使人敬畏;故而可以说,在作品中运用写实之中适度夸张的艺术手段与创作的目的是相一致的,是一件成功的作品。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注入了人的真实感情,将人性升华为神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