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古国的发源地,其雕塑艺术对于西方美术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古希腊的雕刻艺术是在古埃及艺术以及古代两河流域的艺术影响下,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最后成为西方雕塑的典范。古希腊雕塑大多取材于希腊神话,是围绕着神庙、祭祀而创作的,同时强调人的自我意识,对于理想化特征的完美形体的追求。荷马时期的雕塑艺术是整个古希腊艺术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主要围绕着《荷马史诗》记载的英雄形象、以及对于诸神的崇拜进行雕塑。不难想象这位古希腊雕刻家对这个雕像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感情。

雕塑造型比较简朴,通常就是几何形状,对于细节却没有过多的雕刻,雕刻的物品主要是用来作为敬神以及陪葬之用呈现出几何形状,不注重细节的刻画。古风时期的雕塑艺术受古埃及的程式化的造型影响,雕刻的人物呈现站立姿态、衣服以及头发带有装饰,给人以一种或庄严肃穆、呆板僵硬的感觉。雕刻的面部保留着"古风式的微笑",这种微笑是通过浮雕的方式雕刻的。浮雕的主要形象是英勇作战的士兵,其中有匍匐前进的步兵以及弯弓射箭的弓箭手。其特色是融合了中国、古希腊、古罗马等多种建筑风格。

这些雕刻姿态开始摆脱荷马时期的几何形象,开始表现迥异姿态以及进行面部刻画。古典时期的雕塑达到了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雕刻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完全摆脱古风时期的拘束性,开始强调雕像的动态之美。我们熟知的就是《掷铁饼者》,这一雕塑作品就是通过运动员投掷铁饼前动作的瞬间定格,来概括后面的一系列动作。古典时期的集大成者是菲迪亚斯,他是古希腊雅典卫城的设计者,并在雅典卫城当中创作了大量的雕刻与浮雕作品。头盔设计因为古希腊位于地中海的东北部。

他雕刻的作品《命运三女神》,就表现出女神不同的姿态,她们或是坐在地上、或是依偎在一起,动作起伏有致,雕刻的衣服纤细繁密、流畅飘逸,给人以生命律动感。古典晚期遭受希波战争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古希腊对于神庙的修建热情减少。由以往对于雄健有力的战神雕刻也开始转向温柔的爱神转变,希冀着这些神灵能够治疗战争带来的心灵创伤。这个时期雕刻技术更加成熟,对于艺术的形式美追求更加注重。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和工程师。

雕刻作品的强健的英雄形象开始变得充满女性的柔美,雕刻的人体变得修长、轻柔,身材比例向女性开始靠拢。希腊化时期随着马其顿王国的东征,这一时期希腊雕刻艺术开始超出地域的限制,吸收征服地区的艺术风格,形成了不同地区的雕刻艺术。在埃及地区,雕刻作品以流浪者、渔夫等世俗为原型,代表作有《小孩与鹅》;希腊化时期的雕刻作品,一反古典晚期的柔性美,开始雕刻英雄化以及胜利女神像,代表作有《亚历山大肖像》以及《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后被人们整理成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

从古风时期到希腊化时期,古希腊人就一直希望通过雕刻来塑造一个理想的人,他不仅在品性上完美,在形态也是达到圆满无暇状态。这种对于理想的追求,在雕刻上面是通过表情、姿态、体态以及精神上的完美表现出来的。在古风时期,希腊人的雕刻艺术就受到古埃及的雕刻艺术影响。雕刻的人物通常是站立或者蹲坐的姿势、躯体达到曲线美,按照中轴对称的理念进行人物雕刻。虽然古希腊罗马遗物中像座、基座很多。

在面部表情上抛弃了古埃及雕塑的肃穆之风,所有雕像人物的面部表情生动、嘴角微微上翘,面带微笑。这种微笑如出一辙,一方面是为了摆脱古埃及文化的影响,开始追求本民族的雕刻艺术;另外一方面也表明着古希腊人还不能按照情境来刻画人物表情。在古典时期,古典时期开始追求表情上面的完美,而不是一味的流露出微笑这一情绪。即使古希腊人认为将微笑看作是理想化的表情,微笑是对神灵以及他人的亲近。在这些璀璨的古希腊文化遗产中。

在《掷铁饼者》以及《雅典娜女神像》中就开始雕刻不同的表情,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微笑,开始根据特定的情境来雕刻人物的表情,摆脱以往程序化的表情。古希腊的姿态完美追求也与表情完美的追求一样,在早期都是受到古埃及的影响。到了古典时期,开始追求现实中丰富多彩的人体姿态,追求雕刻人物的生动。在《海神波塞冬像》这幅青铜雕像中,海神手持三叉戟、眼睛向远方眺望,一脚在前一脚在后的跨立姿势,表现出了对力与美的追求,摆脱古风时期的僵硬站姿。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这位先哲证明的定理。

古典后期在原先对于力与美的追求上变成了动静结合的和谐之美,《赫尔墨斯与小酒神》雕刻作品就很好地诠释这一概念。赫尔墨斯左手抱着的小酒神,小酒神身材修长,头以及躯干、下肢形成自然的转折,使得从头到脚形成一个s的姿势。这样的雕刻造型表现出一种既然像是在静止之中即将向前迈步,又像是在步行之中即将停下脚步的形象。古希腊人在塑造神灵或是英雄人物时,都注重对于完美体态的呈现。借鉴古希腊古罗马人体雕塑。

古希腊人认为"人体应该引为自豪之物,并应使他保持完美的状态。"古希腊的雕刻人物一般是身材匀称、比例适度的,《掷铁饼者》的形象就是体态健美的青年、身躯充满着阳刚之美。古希腊人认为完美的人就是具有高尚的情操以及健美的体魄,同时在他们看来人体在整体上是不完美的,只能以不同的人体中选择完美的部分,再将这些部分组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就呈现出女性躯体的流畅美以及曲线美,在《里切亚青铜武士像》就表现出男性躯体的强健之美。除了上面所说的形式美之外,古希腊的雕刻艺术还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完美。从古希腊工程到古代中国建筑。

这种完美在雕刻的主要体现就是通过将各个部分完美的部分,通过各种形式来组合到一个理想化的人身上。这种完美必须体现出古希腊的"高贵的单纯与肃穆的伟大"。古希腊人对于完美的精神追求首先体现出古希腊不畏艰辛、顽强奋斗的精神。胜利女神像是在海战胜利的背景下雕刻的,雕像是用海里的礁石雕刻的,胜利女神在大海中傲然挺立、不惧呼啸的海风以及迎面而来的浪潮,双翼震动,大有一番乘风直上九万里的气势,体现着战无不胜、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亚里士多德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成果。
古希腊雕刻的完美性,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更多的作品是关注人本身,对于神的崇拜是也是古希腊人认为万物有灵,对自然的不理解,企图通过想象征服自然,从而创造出神。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的基础,在古希腊诞生了许多哲学家以及提出深刻的哲学观点。毕达哥拉斯以及追随者形成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对"美"的本质率先进行了探讨。是古希腊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左右创作的大理石雕塑。
他们提出"美是和谐"的观点,认为人体之美就在于各个比例之间的比例对称。这种和谐是在"数的原理就是万物的原理“数”是万物的本原这一宇宙观出发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是和谐"就是从铁匠铺打铁时的谐音上面思考得出来的,之后确定下来发出谐音的铁锤重量的比例。在雕刻领域,他们最早发现了具有审美价值的黄金分割法,为后来三段式雕刻人体结构、七比一的人体比例做了理论前提。古希腊人文明的源头是《荷马史诗》记载着众多的神话故事,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也成为了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重要创作主题。这种代表古希腊巅峰时期的建筑纹样。
在古希腊神话中,我们能够,看到主神宙斯的"父神"形象,这与古希腊时期传统的血婚制相关。此外,古希腊人认为万物有灵,对于自然界中不理解的现象就用各种神来解释,是神创造了太阳、月亮以及万物。比如海神波塞冬以及太阳神阿波罗,各种神祇是对自然现象的不理解,借助神来解释自然,雕刻的神像通常都是他们对于自然的形象化,企图通过雕刻诸神的雕像来获得支配自然的力量。在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艺术为口号以解放思想推动人性解放的人文精神为宗旨的旗帜引领下。
古希腊的雕塑艺术是西方雕塑艺术的源头,古希腊人追求"高贵的单纯与肃穆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及对于形体的完美追求是古希腊雕塑的核心。古希腊雕塑以英雄人物以及神话为主题,通过表情、姿态、体态以及精神来体现出对于完美与理想的追求,更多的是体现着对于人以及人的理性的注重,"人是万物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