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24日电今天上午,虽寒潮来袭,但中国美术馆人气不减。为雕塑张贴二维码的活动在中国美术馆雕塑园举行,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他创作并于2006年捐赠的青铜雕塑《黄宾虹》贴上了第一个二维码标签。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

吴为山表示,冰冷的青铜在冬季里是带着温度的,因为雕塑的每一名创作者、中国美术馆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和群众都是心贴心的。“为群众办实事要落在细节上,我们制作的爱心坐垫是带着温度的,这次为雕塑园制作的二维码标签也是带着温度的,它们都拉近了观众和中国美术馆的距离。美术馆展厅内壁有不少浮雕。

”中国美术馆的党员们换位思考,想群众所想,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参观群众,了解他们的需求,邀请馆内外专家对观众最为关注的20件雕塑作品撰写介绍并生成二维码,如《轰炸》、《潘天寿》、《圣塞巴斯蒂安》、《阳光下的牛》等。观众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不仅可以看到作品的相关信息及作者的简介,还可以了解到雕塑表现的时代背景及创作意义。本次活动作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一次生动实践。

中国美术馆持续深化“进社区、结对子”工作机制,达成为民办成实事、办好实事的效果。中国美术馆雕塑园导览册也将此次二维码收录其中,供观众线上参观阅读。中国美术馆雕塑园于2017年设立,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展示中国美术馆在雕塑领域收藏、典藏与学术研究的成果。现代的脉动:宝龙艺术大展是宝龙美术馆积极参与当代视觉文化史建设。

雕塑园的设立,使雕塑藏品走出库房,立于蓝天竹林之下,“园藏活化”成为“典藏活化”的一部分,进一步优化了人文环境,为雕塑艺术研究者、广大观众、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在展厅之外参观、休憩的场所。昆士兰现代美术馆一直急切的想要填补这个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