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在农村地区却十分常见,尤其是相对富足的农村地区,家门口时常会见到石狮子等石雕。“拴马桩”,一般使用一整块石料雕刻而成,高度在2米左右,底部呈方形,而顶部则会有人物或瑞兽的雕像,同时还会留一个孔,用来拴系骡马的缰绳。诚然,这种石雕只有大户人家门口才会有,类似于现在的停车位。北方农村的五台拴马桩拴马柱石雕注重对形象整体精神气象的把握。

除了“拴系骡马”这样的普通功能之外,“拴马桩”顶部雕刻的人物或瑞兽则又具有“避邪镇宅”的功效。这样的东西,无论怎么想,都不会跟“晒被子”联系到一起。西安一所高校内,现存上万根“拴马桩”,而且是成排放在一起,远远一看十分的壮观。对于一些没有拴马桩或者是家庭不是特别富裕的。

毕竟,一般来说“拴马桩”是成“对”出现,正常情况下不会有这么多“拴马桩”搁在一起。若是赶上天气好的时候,该高校还会出现另一大“奇景”。校内的大学生会把自己的被子搁在这些“拴马桩”上晾晒。毫无疑问,这些“拴马桩”都是文物,“拴马桩”上晒被子,神奇不神奇?那么拴马桩石雕中的猴子形象又与其他艺术形式中的猴子形象有哪些不同。

据了解,“拴马桩”上晒被子早已成为了该校大学生的传统,延续了好多年,而且频频被外界炒作。话说回来,白天把被子放在文物“拴马桩”上晾晒,估计还会残留不少味,晚上盖着它睡觉,不知是否会“穿越”到古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