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后暖阳下,老邻居间不经意的邂逅,站着聊天总也没啥滋味,路边随处可见的木板凳恰到好用处,一张张公共座椅饱含着城市的温情…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如今许多原本冰冷的水泥凳被裹上了木板,有的还加上了柔软的坐垫,出现在上海的街巷之中,据了解,今年上海已优化提升了近9000处公共空间的休憩座椅,明年计划再优化提升5000处,看似不起眼的这件小事正在让城市升温。

在苏州河畔的长宁段沿线,设置了包括智能音乐座椅、标准木质座椅在内的公共座椅40多组,可供休息的异形栏杆180多组,这些座椅,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憩场所,同时能够与苏河景致有机融合,身在其中,座椅已然成为“阅读苏河”的重要载体。

长宁区按照新增一批、优化一批、提升一批、共享一批的公共座椅优化提升专项行动原则,打造出了一片片可以慢慢阅读的风景线。该区制定的全市首个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设置导则已经进入意见征询阶段。导则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强调步行通行区优先,座椅空间不能“喧宾夺主”。

今年,上海绿化市容部门出台了《本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的工作方案》,联合相关部门,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市民在公共空间“没地方坐”“坐不下来”“不愿意坐”等问题,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体现城市人文关怀。
